期刊文献+

网络流行语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路径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流行语以其特有的语言简洁化、幽默诙谐性、短期时效性、明扬暗抑性及草根主体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它的产生与流行给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促使我们产生诸多启迪与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广大学生群体的分析认知能力、发挥正能量的引导示范作用、搭建多维管理平台来强化网络流行语的正面引导效应,改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路径。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8

  • 1郑丹娘.“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J].中国青年研究,2001(4):21-23. 被引量:17
  • 2戴维·克里斯特尔.语言与因特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 3晓北.《中国青年人依赖网络表达情感》,http://bbs.chinanews.com.cn/thread-82406-1-76.html.
  • 4Stuart Hall, (co-ed.), 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s: Youth Sub-culture in Post-war Britain. London: Hutchinson, 1976.
  • 5Sarita Yardi, Living and Learning with New Media: Findings from a 3-year Ethnographic Study of Digital Youth, http:// digitalyouth.ischool.berkeley.edu/.
  • 6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0页.
  • 7CCTV专稿《网络传播与青少年亚文化》,http://vote.cctv.com/tvguide/tvcornment/wtjj/xzlz/7887.shtml.
  • 8博客“我们的幸福”,http://zh2hyl.blog.163.com/.
  • 9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 10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