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少年网络新语的类化及其寓意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青少年群体更多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代替传统语言,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作为典型的高频网络交流群体,青少年的网络新语可以从语言的表达主体、使用平台、表达形式以及表达效应四个维度进行类化分析。中学生新语、大学生新语和社会青年新语反映出年龄构成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微博、朋友圈、BBS和QQ新语因为使用平台不同反映出青少年面对不同对象会选择性地使用各类语言来灵活应对;吐槽类、文艺类、缩略类和谐音类新语以不同表达方式反映出多元文化融合下青少年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双向开放的人际交往模式;正能量新语和负能量新语代表了青少年亚文化在严峻的就业乃至生存环境下对自我同一性和价值观产生的差异性影响。以网络新语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形象的生动展示,具体表现为求新变革、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但也有生存困境所迫产生消极颓废的一面,它的显著特点以及青少年的未来走向与主流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5,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意识形态动态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7JC4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态度理论视域下中小学爱的教育的本真与回归--兼论爱的态度的转变与认同"(课题编号:2017-ZZJH-2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8

共引文献15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