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别是一家——赵稀方的学问之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4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宂员赵稀方先生的自选集《历史与理论:赵稀方选集》梓行。注重文学及历史、理论的勾连与互动,历来是赵稀方先生的文学研究迥异于他人的品格,《历史与理论》一书主要呈现了该研究特色在港台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及成果,但这一品格的形成,却可以遥迢地追溯到他早年对中西思想的探求之中,并贯穿于后来他研究所涉及的诸领域。
作者
何夕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学术评论》
2017年第4期116-122,共7页
Academic Review
关键词
稀方
别是一家
学问之道
自选集
翻译史
新文学史
后殖民理论
文化学派
中西思想
斯皮瓦克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赵稀方,张宝林.
学术解魅与反抗虚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J]
.甘肃社会科学,2013(4):126-130.
被引量:3
2
高云球.
评赵稀方的《后殖民理论》[J]
.文学评论,2010(1):199-201.
被引量:3
3
蒋晖.
欧洲语言霸权是后殖民理论的灵魂——浅评《逆写帝国:后殖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1):75-80.
被引量:6
4
李怡.
“汉语新文学史”中的知识/权力问题[J]
.理论学刊,2010(6):109-110.
被引量:3
5
王东风.
“《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17-23.
被引量:16
6
姚涵.
理论旅行与翻译的政治——评赵稀方《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J]
.中国比较文学,2006(1):152-157.
被引量:2
7
李思清.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中国的历史关联——读赵稀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J]
.中国比较文学,2010(4):143-14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姚涵.
理论旅行与翻译的政治——评赵稀方《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J]
.中国比较文学,2006(1):152-157.
被引量:2
2
Jacques Derrida, Of Grammatolog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Translator's Preface, P18.
3
赵稀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4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泽介的现代性[M].宋伟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5
[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结构主义及俄国形式主义述评[M].钱佼汝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6
鲁迅.1958,《地底旅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7
释僧佑.1995,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载释僧佑.《出三藏记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8
《文汇读书周报》编辑部、南京大学西语系翻译研究中心.《红与黑》汉译读者意见征询,载许钧,《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9
许渊冲.1996,译者前言,载许钧,《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0
支谦.2009,法句经序,载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共引文献
28
1
刘云虹.
文学翻译批评事件与翻译理论建构[J]
.外国语,2021,44(1):106-114.
被引量:12
2
王涛.
从符号、感官和媒介的角度勾勒文学书写的历史经纬[J]
.东吴学术,2022(5):22-29.
3
李思清.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中国的历史关联——读赵稀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J]
.中国比较文学,2010(4):143-147.
被引量:2
4
许渊冲.
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讨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67-72.
被引量:4
5
张霞,崔欣然.
《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评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195-196.
6
徐婷.
翻译的现代性——评赵稀方先生《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J]
.中国比较文学,2013(4):145-148.
被引量:1
7
龙其林.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图文互文实践缺陷刍议[J]
.中国文学研究,2013(4):103-106.
被引量:6
8
周晓梅.
直译与意译之争背后的理论问题——从本质主义哲学转向介入主义哲学对译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68-71.
被引量:2
9
李田心.
许渊冲翻译理论和1995年《红与黑》汉译大调查[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2):51-54.
被引量:1
10
蓝红军.
翻译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述评[J]
.中国翻译,2014,35(2):64-67.
被引量:3
1
刘庆云.
古代文论中“别是一家”的词论[J]
.中国韵文学刊,1988,0(Z1):58-66.
2
王瑜,张琢月.
“附骥式”新文学史的述史方式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2017,19(5):19-25.
3
熊田甜.
从隐喻理论谈后殖民语境中译者的文化身份[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11).
4
王祖华.
但开风气不惧先——戢翼翚的翻译活动述考[J]
.东方翻译,2017(4):51-55.
被引量:1
5
余苓.
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浅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11):73-75.
被引量:1
6
盼耕.
家国情怀在第二故乡放大——加拿大华文作家创作述评[J]
.博览群书,2017,0(10):71-74.
7
陈茂华.
一曲关东情,别是一家声——歌曲《关东爹娘》赏析[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17,0(10):47-49.
8
胡雅文.
从中西翻译史看翻译的发展[J]
.神州,2017,0(32):55-55.
9
杨方元.
翻译史及译本比较——以《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为例[J]
.校园英语,2017,0(38):242-242.
10
颜敏.
微信与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及相关问题[J]
.华文文学,2017,0(5):36-41.
学术评论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