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铁道游击队》的“徐广田难题”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46年五六月间,正在撰写长篇小说《铁道队》的刘知侠忽然得知鲁南铁道大队创始人之一、省甲级战斗英雄徐广田“交枪不干革命了”,继而“投敌,成了叛徒”。这给知侠带来“很大震动”。因为小说系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撰写,其“重要的英雄人物”忽然“不干革命”,无疑使后续撰写非常棘手。
作者
张均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铁道
游击队
长篇小说
战斗英雄
英雄人物
创始人
撰写
革命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李杨.
“人在历史中成长”——《青春之歌》与“新文学”的现代性问题[J]
.文学评论,2009(3):95-102.
被引量:27
2
樊国宾.
“十七年”成长小说兴起的深度溯因[J]
.当代作家评论,2002(5):114-120.
被引量:5
3
王学泰,赵诚.
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2007(1):102-117.
被引量:8
4
方方.
这只是我的个人表达[J]
.扬子江(评论),2014(3):22-25.
被引量:6
5
王志耕.
与大历史的“一个人的战争”——再论《静静的顿河》[J]
.外国文学评论,2012(4):138-149.
被引量:5
6
李秋零.
从康德的“自然意图”到黑格尔的“理性狡计”——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5(5):62-6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何云波,刘亚丁.
《静静的顿河》的多重话语[J]
.外国文学评论,2002(4):44-53.
被引量:11
2
王志耕.
圣愚文化与俄罗斯性格[J]
.俄罗斯文艺,2006(4):34-38.
被引量:9
3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4
梅家玲.《发现少年,想像中国: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现代性、启蒙论述与国族想像》[J].汉学研究,.
5
《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文集》第六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530页、第370页.
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3月出版《青春之歌》修改本“再版后记”.
7
新小说报社.《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J].新民丛报,.
8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第14页.
9
《古今小说评林》,冥飞所写部分,民权出版部1919年版.
10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版.
共引文献
51
1
周晓梅.
自我与他者的距离——《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的译介与认同[J]
.外国语,2023,46(5):79-89.
2
蔡宏俊,袁文艺.
《投名状》:江湖悲剧与文化反思——以游民文化为视角的解读[J]
.电影评介,2008(15):37-37.
被引量:1
3
皮晓燕.
成长模式与国家想象——试论十七年小说中青年成长与国家规训[J]
.芒种,2012(16):4-5.
4
孙力,方玉彪.
“同一模版”的纪念章——试论陆天明“反腐三部曲”的英雄形象[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42-46.
被引量:2
5
孟兰兰.
杜亚泉的游民[J]
.科教文汇,2008(17):175-175.
6
王广聪.
质疑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论[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6):65-70.
被引量:1
7
王宁宁.
情爱叙事与女性成长——《青春之歌》与《大浴女》主人公的比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3):70-73.
8
郁乐.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谋略文化——关于合作与背叛的博弈分析[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2,32(3):98-102.
9
徐红妍.
未完成的女性解放——对《青春之歌》的再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12):75-77.
被引量:1
10
张文诺.
革命与情爱的互文叙述——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情爱叙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3):40-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张均.
召唤“隐藏的历史”——《暴风骤雨》动员叙述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6):10-23.
被引量:1
2
张均.
革命、叙事与当代文艺的内在问题——小说《暴风骤雨》和纪录电影《暴风骤雨》对读札记[J]
.学术研究,2012(6):126-133.
被引量:3
3
张均.
区分的辩证法——《暴风骤雨》人物本事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9-146.
被引量:3
4
张均.
怎样“塑造人民”--小说《保卫延安》人物本事研究[J]
.文艺争鸣,2014(5):54-61.
被引量:1
5
张均.
新的“史诗”的诞生──小说《保卫延安》史实考释[J]
.扬子江(评论),2014(4):26-33.
被引量:4
6
张均.
悲剧如何被“颠倒”为喜剧——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土匪史实考释[J]
.文艺争鸣,2016(2):83-91.
被引量:1
7
张均.
实践叙事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
.文艺争鸣,2016(12):28-36.
被引量:4
8
张均.
革命与江湖的辩证法——小说《红岩》史实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2):166-172.
被引量:2
9
张均.
徐鹏飞本事研究[J]
.当代作家评论,2017(4):77-86.
被引量:2
10
张均.
董存瑞形象演变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4):77-8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陈婉琴.
“始于史料归于文学”——论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本事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5):46-51.
1
金错刀.
红制作:传统广告业的“叛徒”[J]
.东西南北,2017,0(18):50-51.
2
賈秉恒.
談連环画《鉄道游击队》[J]
.美术,1963(6):24-26.
被引量:1
3
姜维朴.
新连环画艺术的三十五年[J]
.美术,1984(7):51-56.
被引量:17
4
顾炳鑫.
谈连环画《山乡巨变》绘画的成就[J]
.美术,1961(4):41-44.
5
高建国.
大山的乳汁[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7,0(11):8-10.
6
徐庆全.
瞿秋白“叛徒”的帽子是怎样摘掉的?[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7,0(23):56-58.
7
陶纯.
讴歌与反思[J]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7(5):219-220.
8
石希峤.
创造“灰色地带”:中共与战时鲁南地区的“爱护村”(1938—1945)[J]
.中共党史研究,2017(10):95-108.
被引量:5
9
中共中央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J]
.文物工作资料,1976(6).
10
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甲级环境影响评价机构[J]
.河南化工,2017,34(11).
文艺争鸣
201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