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代五言诗中之所以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篇中转韵"之作,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多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变化了的场景或丰富的情节。韵部的转换,与诗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对应联动关系。另一方面还应该受到这些诗歌外在音乐形式尤其是配乐演唱方式的影响。其中不少作品系汉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和大曲的歌辞,它们在配乐时,大多是分"解"(大曲还有"艳""趋""乱")演唱的。这些歌辞在各"解"之间,及"解"与"趋""乱"之间,又常常换用不同的韵部,来区别彼此,就形成了不同的韵段。所以,在汉乐府歌辞尤其是相和歌辞中,韵段与"意段""乐段"之间紧密关联。魏晋时期五言诗中的"篇中转韵"之作,在音乐形态和体式特点上与汉乐府歌辞也具有相似性。东晋南朝五言诗中"篇中转韵"之作大为减少,既是旧的音乐系统——汉乐府相和曲调的日渐衰微所致,又与新起的音乐系统——吴歌西曲的音乐特点有关。吴歌西曲的歌辞,单篇体制短小,只有四句,所以几乎不换韵。而受吴声西曲影响的永明新体诗,也就不再"篇中换韵"了。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7,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体诗体格律形成过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7AZW010)之阶段性成果
"北京大学翁洪武学术创新研究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