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河上肇早期学说、苏俄道路与郭沫若的思想转变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郭沫若通过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及与孤军社论战,批判地接受了河上肇的部分理论,清算了河上肇早期学说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逐步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与河上肇等人不同,郭沫若认同列宁理论、憧憬十月革命,认为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应走苏俄道路,通过社会革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国家",然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做准备,而个人应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像"蚂蚁"一样积极投入无产阶级集体的革命实践中去。郭沫若此时确定的思想观念、革命信仰和行为准则,终其一生未尝改变。
作者 李斌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77

  • 1卓玛.超人哲学的“变异”──论郭沫若早期作品中的“激情天才”形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85-89. 被引量:1
  • 2顾国柱.郭沫若与尼采[J].青海社会科学,1987(1):56-59. 被引量:1
  • 3董正宇,罗玉成.鲁迅、郭沫若接受尼采之比较[J].船山学刊,2004(4):102-106. 被引量:3
  • 4伊藤虎丸.《创造社和日本文学》,氏著.《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孙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144,162,145-146,168页.
  • 5郭沫若.《歌德对于自然科学之贡献》,《时事新报·学灯》,1922年3月23日.
  • 6《离沪之前》,《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3卷,第28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 7《社会革命的时机》[J].洪水,1926,1(10).
  • 8郭沫若.《创造十年》[A]..《郭沫若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卷.第99页103页.
  • 9郭沫若著.《新国家的创造》[J].《洪水》,1926,1(8).
  • 10尼采 朱泱译.《善恶的彼岸》[M].团结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共引文献24

同被引文献55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