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特征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是髓细胞白血病的M3亚型,以早幼粒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90%的APL存在特异性细胞遗传异常t(15;17) (q22, q21),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融合蛋白可阻止细胞分化,使骨髓中堆积大量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 ATO)通过靶向作用于PML-RARA融合蛋白发挥治疗作用,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以上[1],使APL成为白血病中预后最好的类型.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约10%病例无法检出t(15;17)(q22,q21)易位,通过分子技术发现其中70%存在由于复杂易位、隐匿易位导致的PML-RARA基因重排[2],因此需联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PML-RARA进行检测.而RT-PCR和FISH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可能出现假阴性,就需要更加准确的技术来协助诊断.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因其快速、精确和信息量丰富等优势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在探索APL发病机制、精确诊断、治疗策略的选择、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APL的遗传学特征及NGS在AP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