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征的探讨看重建中国文论的自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文论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不可缺少的理论资源,也是重拾民族文化自信和重建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在底气。本文分析当代关于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讨论的背景和内容,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成特征、内容特征、形式特征,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就是中国人恢复民族自信心和重建中国文论自信的努力。
作者
李凯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5,共8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民族特色
文论自信
文化自信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孙耀煜.
简论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J]
.文艺理论研究,1982(3):8-15.
被引量:1
2
曹顺庆,李安光.
中国的文化“失根”和文化自信力的缺失——以中国文学领域的表现为例[J]
.探索与争鸣,2013(10):72-76.
被引量:12
3
张少康.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86(1):133-140.
被引量:2
4
黄保真.
漫谈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特征[J]
.学术研究,1984(1):84-92.
被引量:1
5
王文生.
比较研究 发现自我——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J]
.社会科学战线,1986(1):121-132.
被引量:3
6
曹顺庆.
中西思维、语言特征与中西文论特色[J]
.齐鲁学刊,1987(5):99-102.
被引量:3
7
阳晓儒.
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民族特色[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5(4):61-66.
被引量:1
8
王先霈.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几个特点[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1-8.
被引量:1
9
黄曼君.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转换[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5-10.
被引量:2
10
王志耕.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J]
.文学评论,1998(4):85-96.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近代中国留学生发言位置转换的学术意义[J]
.历史研究,1996(4):59-72.
被引量:10
2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6
3
曹顺庆,李思屈.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
.文学评论,1997(4):43-52.
被引量:78
4
蔡钟翔.
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J]
.文学评论,1997(5):35-41.
被引量:35
5
马龙潜.
对文艺学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与金元浦同志商榷[J]
.文学评论,1995(2):148-153.
被引量:2
6
金元浦.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J]
.文学评论,1994(1):63-71.
被引量:11
7
钱中文.
会当凌绝顶──回眸二十世纪文学理论[J]
.文学评论,1996(1):5-17.
被引量:18
8
陈伯海.
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21世纪古文论研究的断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6-8.
被引量:47
9
谭旭东,卢力刚.
“五四”后新文学作家古诗词创作探因[J]
.甘肃社会科学,2006(6):90-92.
被引量:2
10
[7]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1.
共引文献
83
1
李天鹏.
运思·言说·意义生成·阐释方式——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1):70-83.
被引量:2
2
刘泽华.
主体性的焦虑:学术反思浪潮下的时代症候[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1):99-116.
3
白晶玉.
浅析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视角问题[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5):78-80.
4
袁莉容.
试论西方语言影响下的文学语言嬗变——以张爱玲作品语言为例[J]
.长城,2011(10):67-68.
5
李芹,马韵.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J]
.新视觉艺术,2012(6):34-35.
被引量:3
6
魏云.
走向对话的文化整合新路──评《诗性与理性》中的中国诗学重建[J]
.思想战线,1999,25(2):65-67.
7
万荣英.
试论《三峡好人》的“意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63-64.
被引量:1
8
王耘.
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的出路选择[J]
.文艺理论研究,2015(2):58-67.
被引量:1
9
李建中.
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J]
.文艺研究,2002(4):50-56.
被引量:20
10
景国劲.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现象的反思[J]
.文艺研究,2002(4):65-74.
被引量:1
1
金业焱.
建设、对话、应用——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几点思考[J]
.文艺评论,2017(10):103-109.
被引量:1
2
刘省非.
中国方案是文化自信的思想之果[J]
.学术交流,2017(10):81-84.
被引量:3
3
邓心强,张楚.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中的道德伦理视角[J]
.武陵学刊,2017,42(6):14-21.
4
蔡丽蓉.
借助古典小说,夯实语文素养[J]
.学子(理论版),2017(4):36-36.
5
吴聪,赵宇翔,朱庆华.
基于任务展示示能性的众筹项目视频分析——以众筹网为例[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7,1(10):64-76.
被引量:9
6
余玮.
曾大兴 以地理的眼光看文学[J]
.中华儿女,2017,0(22):8-11.
7
李思凝.
从中印文学的神话英雄形象中见民族性格之差异——以“大羿”形象与“罗摩”形象为例[J]
.芒种(下半月),2017,0(8):65-66.
8
李琳娟.
“互联网+”发展模式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究[J]
.艺术百家,2016,32(A01):309-311.
被引量:3
9
闫晓红.
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
.出版广角,2017(22):65-67.
被引量:4
10
曾志,吴财贵,唐权华,余嘉禾,李雅晴,高健.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深度学习的商品图像分类[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38(11):3093-3098.
被引量:20
人文杂志
201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