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不良事件是中枢和外周的血栓栓塞。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有效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其一线治疗手段。房颤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为一般为60%~90%,部分患者存在复发。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短期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包括消融位置局部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等,而一段时间后,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或应用药物后缓解、消失,因此针对这一特殊时期,指南和专家共识将其定义为房颤消融后空白期。目前空白期定义为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空白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约为38%,早期复发并非代表消融失败。但是空白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者远期随访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在空白期复发患者中识别出可能出现远期复发的患者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9-1141,共3页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