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血小板数量在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其与宫颈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宫颈癌筛查和治疗的女性361例,年龄45~73岁,中位年龄62岁。根据是否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分为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数量是否有显著差异。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宫颈慢性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或Ⅱ级组,CINⅢ级组,浸润性宫颈癌组,比较各组血小板数量是否有显著差异。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中,分析不同的组织分化程度、组织病理类型、肿瘤间质浸润深度、肿瘤体积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5年生存率与血小板数量是否相关。结果 HPV感染与否对血小板数量具有显著影响(P=0.000),其均值分别为HPV阳性组(250±55)×10~9/L,HPV阴性组(274±62)×10~9/L。以血小板数量判断是否感染HPV,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21,以253×10~9/L为判断标准,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56%。宫颈慢性炎症组、CINⅠ级或Ⅱ级组、CINⅢ级组和浸润性宫颈癌组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P=0.456)。在浸润性宫颈癌组中,治疗前血小板数量与肿瘤体积(P=0.003)、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00)、5年生存率(P=0.032)明显相关。血小板数量与FIGO临床分期(P=0.463)、宫颈癌的组织病理类型(P=0.782)、细胞分化程度(P=0.522)、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176)无关。结论血小板数量可作为是否感染HPV的辅助诊断指标。
出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06-5609,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