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现代汉诗叙述主体“我”的差异性——以张枣和臧棣为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诗人有意为之的"非个人化"或者说对诗歌涉及自我生命内容的语焉不详,成为现代性写作的突出标志。"我"是替身、多重自我、任一主体,"我"在词语的意义上作为引领者成为迈向无数可能的他者之写作通幽的曲径。张枣和臧棣在繁复的诗歌写作中皆致力于打通诗写主体、文本主体之间的壁障,他们都能娴熟地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钻进诗歌秘密的通道,使"我"作为"虚构的另一个"成为变幻与对位的线索。
作者 赵飞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163,共10页 Seeker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诗歌的新古典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4CZW048)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彭逸林,张奇开,涂国洪.张枣(重庆)纪念会纪要[J].红岩,2010(3):72-74. 被引量:1
  • 2刘禾.《现代中国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First - Person Narrative in Modem Chinese Fiction, Ph. 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1990. ) .
  • 3[德]胡塞尔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7.
  • 4E.Levinas, Totality, Infinity.translated by AlphonsoLingis [ M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5E.Levinas, Ethics, Infinity.translated by Richard A. Cohen[ M].De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6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7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17页.
  • 8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A].陈志梧译 载包亚明主编.《都市与文化》丛刊第1辑《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8页.
  • 9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 10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第418页.

共引文献103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