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现有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科技军民融合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为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
陈姻
刘梦媛
机构地区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
不详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10期64-66,共3页
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5PTCYGX00040)
关键词
对策探究
国防建设
交汇点
发展战略
前沿技术
跨越式发展
交流渠道
技术创新理论
民用技术
国防安全
分类号
F832.4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1
参考文献
5
1
徐辉,许嵩.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8):104-108.
被引量:72
2
董晓辉.
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态势与主要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3):111-115.
被引量:35
3
刘沫茹.
科技创新驱动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J]
.国防科技工业,2016(6):17-18.
被引量:2
4
王亚玲.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57-62.
被引量:32
5
张嘉国,安家康,胡冬梅.
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个问题[J]
.企业文明,2017(3):30-3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罗怡.
高等院校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保密体系建设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3):26-27.
被引量:2
2
张玉杰.
技术转移势差论[J]
.开放导报,1999(10):22-24.
被引量:6
3
贺新闻,侯光明.
基于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系统的构建[J]
.中国软科学,2009(S1):332-337.
被引量:34
4
盛亚.
中国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际问题[J]
.科学管理研究,1994,12(6):40-43.
被引量:8
5
杜祥琬.
军民科技融合和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J]
.国防,2011(1):8-10.
被引量:11
6
曾刚,林兰,樊鸿伟.
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子[J]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1-8.
被引量:24
7
庄丽娟,庄立.
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概念界定和关系辨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225-226.
被引量:15
8
甘志霞.
建立军民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178-179.
被引量:11
9
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05—21..
10
刘戟锋.国防科技发展战略[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 258 -261.
共引文献
127
1
刘纪达,董昌其,王健.
进阶与融合:军民科技政策的变迁路径与未来走向[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2(1):120-141.
2
张涛.
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路径研究浅析[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5):160-161.
3
郭东来.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研究[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0(14):186-186.
4
寇伟.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4):17-18.
被引量:15
5
唐光海.
军民信息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2):88-92.
被引量:6
6
张萍,赵维.
军民融合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探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0):90-93.
被引量:3
7
姜梁,杨培培,张庆普.
基于无人机的军民融合创新影响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10):96-111.
被引量:7
8
黄江,陈劲.
和平创新视角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补充[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12):3-16.
被引量:7
9
段婕,白海林,金慧宁.
创新对军民融合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十大军工集团”上市公司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55-61.
被引量:7
10
申洪源,郑雪平.
军民融合视角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9,0(1):140-14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6
1
刘彤,冯仕云,李宏伟.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模式选择[J]
.国防科技工业,2020(2):33-36.
被引量:3
2
杜人淮.
加强自主创新 做好制度安排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国防科技工业,2007(6):49-50.
被引量:2
3
洪艳,孙冰,庄亚平.
军民科技协同发展创新的理论研究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9):1-3.
被引量:8
4
李巧,孔庆书.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以部分省会城市高新区为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6):42-45.
被引量:5
5
王涛,顾新.
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建立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1(10):114-119.
被引量:3
6
王亚玲.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57-62.
被引量:32
7
田华,田中.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如何跨越“死亡之谷”?[J]
.科学学研究,2012,30(11):1627-1633.
被引量:17
8
杜人淮.
中国特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成就[J]
.经济研究参考,2012(57):40-47.
被引量:20
9
林聪榕.
国防科技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32-35.
被引量:6
10
刘雪明,廖东岚.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社会科学,2013(9):4-1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0
1
蒋浩.
我国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实践及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18(5):68-72.
被引量:8
2
李泽宇.
我国国防经济建设创新发展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2018,35(18):16-17.
被引量:2
3
冯静,顾雪松,韩立岩.
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3):146-154.
被引量:6
4
李正锋,王倩,张倩.
网络关系、网络能力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2019,30(11):75-82.
5
陈柏强,柏利,徐艺函,刘增猛.
美国国防创新小组对中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启示[J]
.科技导报,2020,38(15):67-73.
被引量:9
6
刘纪达,麦强,王健.
基于扎根理论和PMC模型的军民科技政策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38-47.
被引量:28
7
都业爽,王永,刘升贤,李燕.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21,39(1):22-27.
被引量:13
8
王振,李斌,薛柏琼,杨博,肖翔.
国外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主要做法及经验研究[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36(6):73-76.
被引量:5
9
周凯.
船舶行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
.活力,2023(8):150-152.
10
阳勇,嵇晓宇.
美国“双D”运行模式分析及对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启示[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4,46(3):334-34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1
1
刘纪达,董昌其,王健.
进阶与融合:军民科技政策的变迁路径与未来走向[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2(1):120-141.
2
宗士皓.
从军民融合视角探讨军工行业发展方向[J]
.现代营销(上),2018(7):37-37.
3
占治民,谢雨珊.
江西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云储存”保护诌议[J]
.江科学术研究,2019,14(1):36-40.
4
魏慧源,张跃东,熊薇.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防范[J]
.经济师,2019(4):30-31.
被引量:1
5
史文强,孔昭君,吴珊,韩秋露.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军民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4):76-90.
被引量:10
6
张雯,姚舒晨,姚尧.
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国内外比较分析[J]
.新丝路(下旬),2019,0(18):104-107.
被引量:1
7
邓纯熙.
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现状、问题与优化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7-10.
被引量:3
8
刘静,骆付婷,张勇.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6):13-18.
被引量:1
9
王洋琼,周叙宏.
军民融合背景下重庆“民参军”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2020,0(6):54-55.
被引量:1
10
任海军,徐兴波.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激励机制研究——基于企业主体[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4(4):61-67.
1
曹济珍,游新华.
学会从经济角度看问题[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8,0(7):40-41.
2
保荣本.
军工与民生:独秀还是共荣?[J]
.军工文化,2011(6):20-21.
3
张操.
国有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发展[J]
.中国军转民,2017,0(8):16-20.
4
文兵.
牢牢把握贵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
.理论与当代,2017(11):12-13.
5
刘涛,田碧,吴道义.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思考[J]
.中国军转民,2017,0(8):21-23.
6
薛宏伟.
美国国防科技体制机制军民融合式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军转民,2017,0(8):62-65.
被引量:3
7
声音[J]
.电器工业,2017,0(11):2-2.
8
宋旭平,朱妍.
国防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7,35(4):44-46.
被引量:2
9
高鹏.
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
.长江丛刊,2017,0(31):235-235.
被引量:1
10
霍国庆,李捷,张古鹏.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型与经典模式[J]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23-1630.
被引量:25
中国军转民
201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