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俗学的定义的问题
被引量:
8
On the Ques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Folklo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福田氏的民俗学的定义,作为20世纪民俗学的一个定义,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强大的影响力。但是,这是体现作为20世纪民俗学主流的"历史民俗学派"的定义,是否是一个失之偏颇的定义?并且,如果眺望现代的学院派的趋势,并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这个定义在对象、方法的方面具有制约性,是否会成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民俗学带来极限的主要原因?
作者
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
陈志勤
机构地区
柳田国男記念伊那民俗学研究所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茨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
上海大学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32-46,共15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民俗学
定义
20世纪
其他学科
影响力
学院派
田氏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152
1
林继富,杨文,刘晴晴.
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俗学——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林继富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家,2023(5):3-8.
被引量:2
2
汪晖.
民族研究的超民族视角——跨体系社会及中国化问题[J]
.西北民族研究,2021(1):5-11.
被引量:20
3
王加华.
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J]
.民俗研究,2020,0(2):23-32.
被引量:16
4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5
岩本通弥,宫岛琴美.
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为什么民俗学疏离了“近代”[J]
.文化遗产,2008(2):78-86.
被引量:38
6
岩本通弥,西村真志叶.
“都市民俗学”抑或“现代民俗学”?--以日本民俗学的都市研究为例[J]
.文化遗产,2012(2):111-121.
被引量:17
7
李亦园.
传统价值观与健康行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1):21-30.
被引量:2
8
丹本-阿默思(DanBen-Amos),张举文.
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J]
.民俗研究,1998(4):11-19.
被引量:27
9
陈梦家.
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J]
.文物,1954(9):67-69.
被引量:9
10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21
引证文献
8
1
林继富,谭萌.
走向“新时代”的民俗学:2017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1):110-121.
被引量:2
2
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陈志勤.
民俗学的国际性的问题[J]
.民间文化论坛,2018,0(1):32-41.
被引量:2
3
刘晓春.
探究日常生活的“民俗性”——后传承时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的一种路径[J]
.民俗研究,2019(3):5-17.
被引量:52
4
施爱东.
民俗学的未来与出路[J]
.民间文化论坛,2019,0(2):67-80.
被引量:9
5
徐赣丽.
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3):98-105.
被引量:4
6
中村贵.
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现代日本民俗学的新动向[J]
.文化遗产,2020(3):99-106.
被引量:9
7
徐赣丽.
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转向[J]
.民俗研究,2021(4):12-26.
被引量:14
8
王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方位与时代路向——基于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视角[J]
.西北民族研究,2024(2):27-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滕璐阳,徐赣丽.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趣缘群体实践——基于对某剪纸群体的参与观察[J]
.社会科学家,2024(3):83-89.
2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3
徐磊.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身份认同建构——日本民俗学关于非遗保护的探讨[J]
.华中学术,2022(2):220-229.
4
李苗苗.
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新民俗——以“支付宝集福”活动为例[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1):228-241.
5
唐梅桂.
都市新民俗:成都武侯祠“游喜神方”的创造性转化[J]
.都市文化研究,2023(1):425-447.
6
林继富,谭萌.
“以人为本”的学科实践——2018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2):108-124.
被引量:2
7
关强.
从参与到融入——一种社区博物馆的实践[J]
.文物世界,2019(5):73-74.
被引量:1
8
王子涵.
结构与过程:集体记忆视域下民俗的能动性探源[J]
.民俗研究,2019,0(6):27-38.
被引量:9
9
韩若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与创新——以“情动机制”为视角[J]
.民俗研究,2019,0(6):56-66.
被引量:36
10
户晓辉.
实践民俗学的日常生活研究理念[J]
.民间文化论坛,2019,0(6):98-106.
被引量:11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