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法总则》之“有效”“生效”规范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民法学界混淆了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与"生效"及其各自要件。事实上,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与"生效"在内涵、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上均有不同:前者本质是可以发生表意人期待的法律后果,系国家意志对私人意志的"过滤",源于私权的国家强制,通过法律规范体现其价值诉求,基础是公序良俗之维系;后者本质是表意人受其意思表示约束,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其期待的法律效果,系私人意志的自我约束,源于意思自治,法律规范基于事实评判,基础是大众对表示意思的普遍认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由当事人各自的意思表示及其效力决定,并非抽象的"行为"的效力。此外,代理有效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在"发生行为人预期效果"的抽象层面上一致,但二者的法律效果、要件截然不同,且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并不约束代理行为有效的成就与否。《民法总则》第145条使用的"有效"与第143条的"有效"有着迥异的法律意义,容易导致规范冲突,或需修订。
作者 王明成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5,共9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创新团队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4

  • 1赵钢,刘海峰.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90-96. 被引量:55
  • 2[美]孟罗·斯密 姚梅镇.欧陆法律发达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 3粱慧星.《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 4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 5刘清波.《民法概论》[M].台湾开明印书馆,1979年版.第225页.
  • 6[德]迪特尔·梅迪库斯 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 7[德]罗伯特·霍恩等 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82页.
  • 8谢怀栻.合同法原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7.
  • 9《法国民法典》第450条.
  •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共引文献104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