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微公共空间与公共性培育:当代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的实践探索——基于一个大学生读书社团的案例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微公共空间是公民参与公共生活,进行公共交往的重要场域。公共空间所形塑的公民身份具有"公共人"的基本特质。处于公共空间中的公民主体以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为基本遵循,人们之间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个体的情感、利益和认知,个体的价值体现于对公共事务的关怀、对公共价值的认可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之中。"知正尚公读书社"作为一个微公共空间场域,它不仅为组织成员的公共性培育提供了显性的符号和标记,还在其运行机制上,为成员的公共生活提供了样本,读书社的公共实践形塑着大学生对公共生活和公共利益的认知。作为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鼓励读书社这样的微型公共空间的发展,激发学生进入公共生活的热情,在公共交往中培育学生的公共情怀和公民品德。
作者 罗大蒙 张芸
出处 《青少年学刊》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Youth and Adolescent Studies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CJS14-081) 四川省2014年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川教函[2014]156号)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53

  • 1夏传德.道德分配问题初探[J].探索,2005(4):109-110. 被引量:3
  • 2马长山.公共领域兴起中的法治诉求[J].政法论坛,2005,23(5):134-141. 被引量:21
  • 3吴锦辉,陈能华.引入竞合观念 促进社会信息资源 共享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56-59. 被引量:8
  • 4蔡英文.公共领域与民主共识的可能性[A].黄俊杰,江宜桦编.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之比较[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6.
  • 5[德]哈贝马斯.在事实和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461.
  • 6[加]查尔斯·泰勒.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A].李保宗译.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07.
  • 7[英]约翰·基恩.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M].马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10,9.
  • 8[美]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域[A].程农译.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69-270,268.
  • 9[美]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李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6,1(序言),2(序言),48.
  • 10[美]威廉·J·米切尔.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M].吴启迪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3.

共引文献1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