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胎儿短肢畸形的致病原因,为胎儿短肢畸形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行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四肢短小的16例病例纳入研究。所有病例均留取胎儿脐血、羊水或流产组织,按技术路线依次进行胎儿染色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目标区域捕获及高通量测序,对363个骨骼发育异常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同时留取父母血样进行Sanger验证,结合遗传学知识进行致病性分析及遗传咨询。结果16例胎儿短肢畸形病例中,染色体均未见异常,均未发现与骨骼发育异常相关的微缺失/微重复变异。6例病例检测出胶原类基因突变,分别携带COL1A1、COL1A2、COL2A1、COL11A1、COL11A2基因突变;8例病例检测出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的杂合已知致病突变,分布于5个不同位点c.742C〉T(p.Arg248Cys)、c.1144G〉A(p.Gly382Arg)、c.833A〉G(Tyr278Cys)、c.1124A〉G(p.Tyr375Cys)和c.2426G〉C(p.X809S,101);2例病例检测出携带DYNC2H1(cytoplasmic dynein 2 heavy chain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上述父母验证后3例携带者来源于父母其中一方,其余13例父母均未携带相应位点,为新发突变,遗传咨询后建议均可再次自然受孕。16例病例母亲中,4例已再次自然受孕并分娩健康活婴,1例现孕16周,1例目前三代试管备孕中。结论运用目标区域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短肢畸形病例进行分子遗传学的产前诊断能够明显提高产前诊断的阳性率,明确疾病分型,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产前诊断分析及遗传咨询指导,并为及早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及再发生育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出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67-873,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基金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计划专项经费(DFL20151302)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经费(XMLX201310)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项目(14JL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