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工作本能和虚荣本能,凡勃伦将社会制度分成两类:(1)动态的社会技术制度,它塑造了由工程师、科学家等组成的生产者阶级。(2)特定产权的礼仪制度,它塑造了由董事、经理等组成的企业家阶级。同时,机器化生产改变了企业形态和企业家行为:(1)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出现了无主所有制。(2)生产与金融分离,产生了商业和工业的分离和对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就出现了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经营主要通过运用价格制度而非财货制造获取优厚利润。很大程度上,正是企业家阶级的逐利行为造成了银行信用的收缩,最终引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由此,就需要重新界定企业家的内涵和作用:由虚荣本能驱动的企业家往往不是生产者而是投机者,不是技术革新者而是利润攫取者,其逐利行为往往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性而非创造性作用。进而,基于美国制度学派的二分法思维,我们就可全面地审视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和企业家才能理论。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3,共10页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基金
广东省创新团队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与政策体系"(2016WCXT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