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蜻蜓眼玻璃珠的前世今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30年前后,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W.C.White)在洛阳金村盗掘出一批美轮美奂的战国时期蜻蜓眼玻璃珠,引起广泛关注。培克(H.C.Beck)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这批珠子形态、造型与西方的蜻蜓眼玻璃珠极近似,但成分是中国特有的铅钡玻璃,由此认为是埃及的蜻蜓眼玻璃珠经欧亚草原传播到中国,再由中国人进行仿制。
作者 吴泽
出处 《大众考古》 2017年第11期67-70,共4页 Popular Archaeolog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