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年第4期100-101,共2页
Journal of Technic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2
-
1赵沂蒙.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4):24-28. 被引量:7
-
2刘昕昉.开启股指期货应注意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X):39-40. 被引量:1
-
3孙海军,唐利芳.我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3Z):275-276. 被引量:10
-
4陈伟.股权分置下论股指期货[J].经济师,2006(4):131-132. 被引量:1
-
5张延良.我国开办股指期货的现实意义及其条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5):57-59. 被引量:4
-
6彭俊衡,鲍建平.WTO与我国股指期货开发[J].上海综合经济,2000(7):22-24. 被引量:7
-
7王久莲.我国上市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8(2):50-51. 被引量:1
-
8陆雨.股指期货是股市成熟的标志[J].经济论坛,2001(11):20-20. 被引量:2
-
9楼小刚,杨瑶.新时期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1(3):116-117. 被引量:1
-
10党剑.利率市场化与国债期货[J].南开经济研究,2002(1):76-78.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吕思颖.我国股指期货标的资产选择及有效性验证[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25(3):68-72.
-
2罗国庆,王福岭.全球股指期货合约设计比较及启示[J].价格月刊,2007(8):53-56.
-
3冯迅,郑蕾芸.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交易的关联性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7(5):41-43. 被引量:2
-
4叶永刚,吕思颖.股指期货标的资产有效性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6.
-
5沈冰,陈凯鸿.国外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及其借鉴[J].生产力研究,2009(5):118-119. 被引量:2
-
6陈新罡.关于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可行性分析——基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16):187-188.
-
7汪稳.关于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可行性分析——基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23):61-62. 被引量:1
-
8刘常艳.对我国股指期货诞生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7):78-78.
-
9高磊,郝玉梅.浅析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2(1X):4-4.
-
10方琼红.我国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2016(26):140-141.
-
1康钦容.那一次“割肉”,我笑了[J].大众理财顾问,2004(3):32-32.
-
2王耀忠,韩东海.试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4):126-128. 被引量:6
-
3张永龙,阎烨.调整消费税利于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与世界接轨[J].经济研究参考,2004(15):24-24. 被引量:1
-
4赵东辉.关于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J].经济视角,2004,23(2):57-58.
-
5暴跌是危也是机[J].经济展望,2011(3):90-90.
-
6张佳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J].财经界,2015(2):18-18. 被引量:4
-
7启明.股市暴跌又满仓 用“银华日利”管住自己的手[J].股市动态分析,2014(10):73-74.
-
8张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87-188. 被引量:2
-
9缥缈.基金不割肉 大盘不见底?[J].股市动态分析,2004,0(32):51-1.
-
10熊源.探寻当代中国金融自由化发展之路[J].商情,2012(37):5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