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比探讨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种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尾松与火力楠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典型的林木树种之一,两者在生长环境与生长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适宜进行混交林的栽培工作。本文论述了把二者进行混交种植的可能性,对于栽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两者进行混合种植的综合指标优势,旨在通过二者的混合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作者
张家昌
机构地区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期98-99,139,共3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马尾松
火力楠
混交林
栽培种植
分类号
F31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1
李清源.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栽培种植对比研究[J]
.绿色科技,2014,16(3):161-162.
被引量:4
2
陈克铭.
福建柏混交造林生长效果比较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16,36(2):63-65.
被引量:2
3
范新源.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分布及养分结构的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7(3):53-5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张家武,廖利平,李锦芳,苏勇.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4):359-363.
被引量:72
2
田大伦,朱小年.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研究:Ⅱ.凋落物的养分偏量及分解速度[J]
.中南林学院学报,1989,9(A09):45-55.
被引量:15
3
罗金旺.
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J]
.防护林科技,2006,19(6):12-14.
被引量:7
4
张小平.四川人工混交林效益及优化模式[A].贫瘠地混交林与纯林生长及产量比较[A].见:沈国舫,翟明普主编.全国混交林与树种间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5
张贵啅.
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0,23(1):17-19.
被引量:5
6
严昌荣,陈灵芝,黄建辉,韩兴国.
中国东部主要松林营养元素循环的比较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4):351-360.
被引量:21
7
翁闲.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11,38(2):38-41.
被引量:10
8
林星华.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马尾松混交林种间关系变化规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340-344.
被引量:15
9
黄晓东.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林木生长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2014,34(2):110-116.
被引量:8
10
刘帅成,李志辉,李艳,何月军,刘球,蒋祥进,吴其军,黄明军.
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12):52-55.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6
1
苏棣坤,李保军,袁俊,陈伟俊,姜清彬.
火力楠混交林早期生长效果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4):54-57.
被引量:7
2
颜权,李春宁,陆滟灵,刘奇林,李朱丹,郭东强.
尾巨桉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应调查分析[J]
.桉树科技,2019,36(3):28-35.
被引量:14
3
王永琪,颜培栋,马姜明,郭飞,韦继谋,李明金.
广西马尾松人工种群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特征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20,49(4):480-491.
被引量:3
4
陈德清.
火力楠秃杉混交林与纯林生长效果比较分析[J]
.绿色科技,2021,23(19):92-94.
被引量:1
5
陆海燕,伍琪,庞海恩,崔俊峰,胡雪玲,潘永林,任世奇.
不同模式桉树混交林的生长效应分析[J]
.桉树科技,2024,41(1):41-44.
被引量:4
6
郑忠文.
火力楠在马尾松低质低效林改造中的应用探究[J]
.广东蚕业,2024,58(9):32-34.
同被引文献
17
1
薛立,李燕,屈明,晏姝,王相娥.
火力楠、荷木和黎蒴林的土壤特性及涵养水源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23-1627.
被引量:67
2
钟永红.
火力楠的栽培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5(8):14-15.
被引量:12
3
何清慧.
木材干燥基准简易确定法-百度试验法[J]
.木材工业,1998,12(6):39-41.
被引量:72
4
何定华,林文洁.
24种南方阔叶树材的干燥特性及窑干基准[J]
.木材工业,1990,4(4):12-18.
被引量:30
5
符韵林,梁有祥,韦鹏练,陈桂成,莫引优,黄腾华.
火力楠木材干燥特性研究[J]
.林产工业,2010,37(6):20-23.
被引量:4
6
梁一萍,李志辉,朱积余,郝海坤,覃梅,兰海东.
珍贵树种火力楠研究进展[J]
.林业实用技术,2013(11):13-16.
被引量:20
7
许美琪.
木材干燥是木制家具业的重要技术支撑[J]
.家具,2014,35(1):1-5.
被引量:6
8
裴国志.
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J]
.绿色科技,2016,18(15):50-52.
被引量:13
9
田维君,广春勇,莫周卫.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J]
.花卉,2017,0(8):123-124.
被引量:1
10
卢傲霜,黄瑞雅.
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栽培技术分析[J]
.南方农业,2017,11(33):46-4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孙国平.
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分析[J]
.林业科技情报,2019,51(2):23-25.
被引量:11
2
苏叶平.
马尾松高产脂优树选择及高产脂林培育[J]
.防护林科技,2020,0(1):58-59.
被引量:1
3
谭长强,韦鹏练,文新,苏子梅,申文辉,黄腾华.
基于百度试验法和窑干试验法优化火力楠木材干燥基准[J]
.陕西林业科技,2024,52(3):59-6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贾盛强.
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混交林栽培模式分析及造林设计[J]
.绿色科技,2021,23(3):158-159.
2
方小玉,申文辉.
珍贵树种火力楠实生天然更新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21(1):1-3.
被引量:1
3
唐玉芬.
同穴种植火力楠对杉木内源激素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福建林业,2021(4):45-48.
被引量:1
4
李长华.
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的生长量比较[J]
.绿色科技,2021,23(23):165-167.
被引量:5
5
罗盛懋.
火力楠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J]
.绿色科技,2022,24(3):132-134.
被引量:1
6
李裕和.
混交模式对杉木、红椎混交林生长及土壤养分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22(4):23-26.
被引量:6
7
赖略,凌惠锋.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方对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扦插生根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22(6):37-40.
被引量:1
8
陈志洪.
不同桉树纯林更新改造模式对林分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绿色科技,2022,24(23):134-137.
被引量:2
9
李婷婷,吴水荣,王林龙,吕馥龄,兰再平.
国内外混交林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22,35(5):42-48.
被引量:11
10
谭长强,韦鹏练,文新,苏子梅,申文辉,黄腾华.
基于百度试验法和窑干试验法优化火力楠木材干燥基准[J]
.陕西林业科技,2024,52(3):59-65.
1
卢傲霜,黄瑞雅.
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栽培技术分析[J]
.南方农业,2017,11(33):46-47.
被引量:6
2
庞晓东.
火力楠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
.农技服务,2017,34(8):102-102.
被引量:7
3
刘萃鹤.
水稻混合种植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2017,37(8):98-98.
被引量:2
4
李志刚.
银中杨栽培及经营管理技术要点探微[J]
.农技服务,2017,34(13):112-112.
被引量:3
5
沈光,李秀红.
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7,37(24):215-215.
被引量:2
6
杨文彪.
优质高产乐米栽培模式[J]
.新农村(黑龙江),2017,0(26):117-117.
7
李礼丽.
无公害番茄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8(1):47-47.
被引量:3
8
林巍.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J]
.新农村(黑龙江),2017,0(24):49-49.
9
陈秀高.
梨树省力化栽培整形关键技术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7,37(24):124-124.
10
刘传增.
垦稻12和绥粳4号不同比例混播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5):71-72.
被引量:1
农业与技术
201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