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社会学与人类学关系新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学和人类学几乎都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两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曾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过比较,提出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现实的、客观的角度,从学科的历史发展,自身的逻辑发展来分析两门学科在许多方面的交叉性,这对两门学科各自的发展、社会的良性运行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
石金群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20-26,共7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社会学
人类学
学科渗透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何景熙、王建敏主编:《西方社会学说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
2
[美]D.P.约翰逊著:《社会学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3
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4
翁乃群.《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J].民族研究,2000,.
5
王筑生,杨慧.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与人类学理论的发展[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4):25-32.
被引量:11
6
纳日碧力戈.
论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21-27.
被引量:5
7
胡鸿保.
中国社会学中的人类学传统[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4):70-7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治河.
斯普瑞特奈克和她的生态后现代主义[J]
.国外社会科学,1997(6):50-56.
被引量:25
2
A.C.马卡雷切夫,A.A.谢尔古宁,文华.
后现代主义和西方政治科学[J]
.国外社会科学,1997(5):53-58.
被引量:7
3
冯小双,李海富.
加强学科建设 回应伟大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J]
.中国社会科学,1997(5):95-104.
被引量:12
4
林耀华,陈永龄,王庆仁.
吴文藻传略[J]
.民族研究,1987(4):38-45.
被引量:4
5
胡鸿保.
对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透视[J]
.云南社会科学,1992(4):35-38.
被引量:3
6
周星,胡鸿保.
中国民族学的构成与特征[J]
.宁夏社会科学,1994(2):2-9.
被引量:4
7
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28
1
海路,李祎晨.
论民族教育研究的空间结构——基于费孝通的学术研究路径[J]
.西北民族研究,2022(4):56-68.
被引量:5
2
张明.
记录正在消失的文化(上)──人类学纪录片在中国[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5):73-80.
被引量:8
3
李陶红.
人类学的“文化”之思——基于文化定义的分析[J]
.民族论坛,2015(9):24-28.
被引量:3
4
许斌,胡鸿保.
对口述传统的纵横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3):7-10.
被引量:1
5
许斌,胡鸿保.
对口述传统的纵横思考[J]
.思想战线,2004,30(6):14-17.
被引量:2
6
胡鸿保,王建民.
近年来社会文化人类学若干热点透视[J]
.民族研究,2001(1):93-100.
被引量:8
7
崔英锦.
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
.民族教育研究,2005,16(3):69-73.
8
李红武.
学科史上的新探索——读《中国人类学史》[J]
.西北民族研究,2006(4):214-216.
9
胡鸿保,李红武.
反思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史[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3):5-9.
10
孟航.
西方人类学发展史的再认识与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在“他者”中理解“自我”[J]
.广西民族研究,2007(3):53-65.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7
1
陈涵平.
文化相对主义在比较文学中的悖论性处境[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135-140.
被引量:8
2
刘锦春.
研究视角:社会科学分科的基础——以人类学社会学的分科为例[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11-14.
被引量:5
3
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6-8.
4
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81.
5
林奇.科学实践与日常活动--常人方法论与对科学的社会研究[M].邢冬梅,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4.
6
艾杰.STS:回顾与展望[M]//贾撒诺夫.科学技术论手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20.
7
张百庆.
“越轨”与秩序——社会学与人类学相关研究之比较[J]
.思想战线,2002,28(1):88-9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刘兵.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人类学的差异及启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11-1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和平,罗永超,肖玲,肖绍菊.
欧美数学人类学的若干问题研究[J]
.科学与社会,2013,3(4):55-65.
被引量:3
2
杜靖.
实践的科学人类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的新路径——以中国体质人类学史研究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2014,25(1):22-31.
被引量:1
3
侯剑华,陈皞钰.
国内理论科学学研究述评(2012—2017)[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5):237-245.
被引量:3
1
徐桂兰.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互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6):27-32.
被引量:19
2
王国伟.
信息本质的哲学探讨[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6):43-45.
3
卞孝萱,郝润华,邵文实,李青,雷恩海.
笔谈:文史结合的现代学术意义[J]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1):48-53.
被引量:3
4
潘大渭.
苏联“生活方式”主体因素研究初探[J]
.社会科学,1986(5):44-46.
5
王慧慧.
近十年来国内居民幸福感研究要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6):80-85.
被引量:4
6
黄昌林.
走向交融的中国传播学[J]
.新闻战线,2009(5):89-91.
被引量:1
7
宫淑红.
对我国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式的探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2):47-49.
被引量:1
8
刘培友.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15(4):65-65.
9
李大戈.
住宅社会学与居住区规划[J]
.社会科学,1987(7):58-60.
10
宋绍香.
关于泰山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3):1-4.
被引量:2
广西民族研究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