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目的论指导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翻译活动不单是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实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怎么样的作用,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结合林语堂最见的力作《浮生六记》为例,对译者在翻译选材和策略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
韩德英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3-105,共3页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关键词
林语堂
目的论
译者主体性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王少娣.
试论林语堂翻译文本的选择倾向[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5(2):41-45.
被引量:15
2
冯智强.
语言哲学视阈下林语堂翻译思想的多维解读[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6(4):31-35.
被引量:7
3
吴华玲.
林语堂翻译的主体间性探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85-86.
被引量:4
4
杨柳,张柏然.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41-45.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刘恩娜.
林语堂的英译《乐记》[J]
.中国音乐,2002(3):37-38.
被引量:4
2
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
现代和后现代辩证法[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44-49.
被引量:5
3
陈荣东.
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从《论翻译》一文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J]
.中国翻译,1997(4):27-31.
被引量:28
4
何惺.
浅谈林语堂的小品文[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2,14(2):65-66.
被引量:3
5
沈栖.
林语堂散文创作简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2):108-111.
被引量:3
6
陈漱渝.
“相得”与“疏离”──林语堂与鲁迅的交往史实及其文化思考[J]
.鲁迅研究月刊,1994(12):30-41.
被引量:8
7
张颐武.
闲适文化潮批判——从周作人到贾平凹[J]
.文艺争鸣,1993(5):13-19.
被引量:23
8
施建伟.
林语堂研究综述[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5):46-51.
被引量:6
9
陈旋波.
林语堂的文化思想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87-93.
被引量:5
10
葛校琴,季正明.
人生态度取向与翻译的选择及策略——谈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4):71-74.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51
1
李孝敏.
浅析林语堂的翻译思想[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127-128.
被引量:3
2
郑玮.
论林语堂译创过程中的读者意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2):139-142.
被引量:1
3
龚爱华,任芳.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76-79.
被引量:1
4
葛小颖.
亦庄亦谐 清顺自然——从林语堂汉译英作品看译者主体性[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63-66.
被引量:1
5
肖娴,刘红裕.
《幽梦影》林译本误译评析[J]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5):71-73.
被引量:1
6
宋丙昌.
从文化转向看中国译者的视域[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97-299.
7
张瑛.
以译者主体性解读林语堂的翻译思想[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3):145-146.
8
古娟.
论综合国力对翻译的影响与制约[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20-22.
9
郑琼京.
鲁迅和林语堂翻译思想比较研究[J]
.学理论,2010(33):218-219.
10
李钢.
林语堂与The Wisdom of Confucius[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3):96-9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郭瑞娟.
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10):52-53.
被引量:1
2
郭晓辉.
文化翻译的策略——目的论——以《浮生六记》英译为例[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187-189.
被引量:1
3
黄文雅.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11):130-13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杨瑞芳.
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20(1):71-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智博,梁满玲.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5):43-49.
1
刘宁.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海外英语,2017(24):104-105.
被引量:2
2
王占斌,陈海伦.
文学翻译文本的选择——从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关于翻译的争论谈起[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9):65-66.
3
王琳琳.
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J]
.山西青年,2018,0(1):139-139.
4
赵彦.
叙事学角度下的《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5(1):53-56.
被引量:1
5
吴荧丽,李艳.
中国翻译史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下),2017,0(12):209-210.
被引量:1
6
涂文婷.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人员主体性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02-104.
7
阮岚.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J]
.才智,2017,0(25):119-119.
8
汪宝荣.
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浮生六记》林译本文化翻译策略新解[J]
.外语学刊,2017(6):116-121.
被引量:17
9
罗君慧.
《浮生六记》文化翻译诸策略的对比[J]
.文教资料,2017(28):39-40.
10
邢文静.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浮生六记》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J]
.青春岁月,2017,0(21):64-64.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