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个体与秩序——新世纪中国电影个体意识建构的反思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电影开始关注和彰显个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不管是第四代的"青春的呼喊"、第五代的"生命的审视",还是第六代的"边缘关注",抑或是新兴商业电影中的"市民喜剧",都是从个体角度展开叙事,将长期被忽视的个体形象和世俗生活重新置于了叙事的中心。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西方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进入了中国市场,那强烈而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作者 任艳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199,共5页
基金 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建构研究"(项目编号:W201517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7

  • 1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J].艺术广角,2001(2):4-10. 被引量:54
  • 2斯拉沃热·齐泽克.《幻想的瘟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第79页.
  • 3[俄]列夫·托尔斯泰.致尼·尼·斯特拉霍夫.艺术理论译丛,1957,(1).
  • 4[德]海德格尔 陈嘉映 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5[德]海德格尔 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 6[法]莫里斯·布朗休 [比]乔治·布莱 郭宏安译.火的部分[A].[比]乔治·布莱,郭宏安译.批评意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7[美]约翰·费斯克著 王晓珏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86页.
  • 8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论波德莱尔》,张旭东,魏文生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4页.
  • 9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第99页.
  • 10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第19页.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