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白俄罗斯雕塑发展历程中的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17年10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塑痕一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以个案的形式呈现白俄罗斯祖孙两代雕塑家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时代背景下,各自的艺术探索。本期汤林丽的文章“从作品风格看祖孙雕塑的时代性”、“从具体作品看祖孙雕塑的差异性”和“康斯坦丁的寻根与彷徨”三个面向,分析祖孙两位雕塑家的创作特点,并藉此梳理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白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本期青年雕塑家李继飞通过对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和中国雕塑家曹春生的访谈,也从一些生动具体的侧面揭示了中国与白俄罗斯艺术交流中富于情感色彩的历史片段。文艺复兴以来,历史画被视为艺术创作中的首要题材。法兰西绘画雕塑学院自建立之始便成为其后很长时间里欧洲历史画创作和传播的大本营,17世纪法兰西绘画雕塑学院受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理念的影响,在学院教学规程、课程设置、思想体系等方面呈现出清晰、明确、严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素描教学体系得以确立,并使法兰西绘画雕塑学院成为了“学院派”的发源地。其所创立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教学和创作模式,对欧洲美术院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直接参考和借鉴。本期青年学者崔晓蕾的文章梳理了17世纪历史画创作最为繁盛时期所确立的历史画艺术语言传统与当时基本确立的学院派风格的关系。
作者 汤林丽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Art Observation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