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人转包公戏的三重叙事与美学向度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包公"这一母题作为所有剧种的共享,二人转包公戏是对真实包公及其他剧种的再创造,使得原本政治舞台的包拯在艺术领域一再放大。二人转包公戏的三重叙事与美学向度具体体现为:神话叙事与怪诞之美,民间叙事与朴拙之美,东北叙事与土野之美。神话思维使得包公形象发生了历史"变形",这一由"人"近"神"的身份置换,其假定性存在带来的陌生化效果造就包公的形象愈加崇高;民间视角更贴合受众的心理体认与文化情怀,使得包公这一形象具有了某种"温度";把原本与东北无涉的包公故事进行地域"嫁接",并通过二人转这一戏曲形式加以承载,融入东北文化元素是创作者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受众在约定的审美前提下产生价值默契,进而促生二人转包公戏有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魅力。
作者 侯海荣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7

  • 1黄焯.《毛诗郑笺平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 2朱熹.《诗集传》卷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94-195页.
  • 3《诗三家义集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4页.
  • 4孔颖达.《毛诗正义》卷十七,见《十三经注疏》(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本,第528页,第528页,第529页,第452页,第528页.
  • 5《魏源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第654页.
  • 6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11页.
  • 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871页,第872页,第875—876页,第876—877页.
  • 8司马迁.《史记》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503页.
  • 9《诗三家义集疏》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76页.
  • 10刘向.《列女传》卷一,《四部丛刊》本.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