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交媒体语境下高校媒介事件舆情应对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于“媒介事件”,伊莱休·卡茨和丹尼尔·戴扬在1992年合著的《媒介事件》一书中从操作层面作出解释,即“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反对将媒介事件过度泛化。施拉姆认为媒介事件“主要是制造出来供传媒作报道的事件”,如为各种竞选服务的媒介事件,其指向是“假事件”。而我国学界则普遍接受宏观的概念描述,即“具备一定的可预先性,并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①本文采用该解释。
作者 黄鸿业 马燕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1,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产 变迁 重构:社交媒体的抗争性话语与青年群体价值观衍变研究"(编号:15YJC860007) 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媒体对广西突发媒介事件的传播机制研究"(编号:2017KY0694)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6

  • 1黄旦.磨洗旧迹认前朝——评传学史上的第一次大讨论[J].新闻大学,1995(3):22-25. 被引量:5
  • 2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3郭建斌(2005).权力的媒介网络:一个传播社会学的概念-兼论传媒与乡村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传播论坛.南宁.
  • 4周鸿雁(2012).《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阿诺尔德·范热内普(2010).《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原著出版于1909年).
  • 6丹尼尔·戴扬,邱林川,陈韬文(2009).“媒介事件”概念的演变.《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9),1-17.
  • 7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2000).《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94年).
  • 8哈罗德·伊尼斯(2003a).《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50年).
  • 9哈罗德·英尼斯(2003b).《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51年).
  • 10兰德尔·柯林斯(2009).《仪式互动链》(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原著出版于2004年).

共引文献7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