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十七年”中国科幻小说的外来影响接受及概念建构 被引量:5

External Impact and Conceptual Construction of Seventeen-year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科幻小说,在译介阐释与创作实际方面出现明显的不一致。本文认为,现代左翼科学小说的"工具化"传统及"向科学进军"的时代需求,偏向技术化的作家创作兴趣、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群体、苏联科幻创作与中国文学接受的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让新中国科幻难以习得师法对象苏联及凡尔纳科幻的文学审美精髓,而是呈现出单一的技术理想色彩。未来的物质奇观与现实之间通道的不可见,知识分子形象的模糊不清等写作征象,显示出作家内心的迷茫与惶恐,也让文本难脱虚拟、浅显和空泛之嫌。郑文光与童恩正曾分别在文学性上尝试突破,但所有的努力终归昙花一现。
作者 詹玲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转型研究"(批准号16BZW026)之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5

  • 1杜渐:《郑文光科幻小说新作》,香港《明报》1979年11月20日.
  • 2董仁威:《关于(地球的镜像)(创作谈)》,《中国校园文学》1998年第3期.
  • 3彭辛岷、彭钟岷:《(大洋深处)与科幻小说的民族风格》,《科学月报》(增刊)1981年第2期.
  • 4尹传红.中国科幻百年(中)[J].中国科技月报,2000(4):4-7. 被引量:5
  • 5吴岩.论郑文光的科幻文学创作[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2):111-11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29

同被引文献4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