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今本《文子》的人性论与性、欲之辩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子》是先秦原始道家向黄老道家过渡的重要环节,既坚持原始道家的道论、无为等哲学主张,同时又体现了黄老道家融会诸子哲学的特色。其自然人性论建立在天人一体同构、人与自然感通互应的基础上,与诸子人性论的先天假设有重要区别。在"反者,道之常也"的逻辑下,《文子》认为人欲是人性动的结果,从而把儒家欲为性之动的观点作了深化。性、欲之辩目的在于调和人性与人欲达到平衡,以此为政治制度和个人修养的基础,与后世儒家抑制人欲相比更具人文关怀,在先秦也别具理论特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作者 吴勇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1,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陆建华.道之两种状态与物之两种形态——兼及道物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6):5-6. 被引量:3
  • 2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0,10-11页.
  • 3《老子》.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 4孙以楷,陆建华.《道之生》,载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编.《老子故里话老子》第二集(内部出版物),1994年编印.
  • 5王博.《读<老子>札记》[J].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1).
  •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 7.《老子·二十五章》[M].,..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1页.
  • 9《老子·三十五章》.
  • 10《老子·四章》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