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杜甫诗歌的悲剧意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家庭,他的诗歌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当时的社会百态。对国家、对百姓的深沉忧患,对人生、对苦难的无限感慨,对社会、对政治的猛烈抨击,使得杜甫的诗歌充满了现实主义特征,同时也铸就了诗人的伟大。杜甫的诗歌内容始终以悲悯、严肃的心情关注着社会,同时还彰显出积极的入世情怀与精神,忠实且勇敢地折射出许多现实的黑暗。本文以杜甫的诗歌为切入点,从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生命落寞这三方面探究杜甫诗歌中蕴藏的悲剧意识。
作者
刘秀芬
机构地区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悲剧意识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陈向春.
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述评与省思——以历史、政治主题及理论建构为中心[J]
.文史哲,2010(5):164-168.
被引量:2
2
张文静.
诗兴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试论杜甫悲剧化的心理体验在秦州诗中不同的形式表达[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33-37.
被引量:2
3
张叹凤.
论杜甫是中国“乡愁”诗人的鼻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6-81.
被引量:5
4
祁福雪.
论客寓意识与杜甫后期乡思诗“诗性”与“史性”的整合[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75-77.
被引量:2
5
田耕宇.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论杜甫诗歌的萧瑟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2):102-106.
被引量:2
6
葛稳罡.
寂灭世界中的凄壮与柔婉——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质[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1):53-57.
被引量:3
7
严云受.
孔子的入世精神与中国文人的忧患心态[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4):1-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刘越峰.
杜甫《戏为六绝句》发覆[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56-59.
被引量:2
2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4-5页.
3
顾随.顾随诗词讲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2.
4
张佳胤.《李沧溟先生集序》,见李攀龙.《沧溟先生集》卷首,明嘉靖四十二年魏裳刻本.
5
陆时雍.《诗境总论》,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19页.
6
陈鹏翔.《中国文学主题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第5页.
7
乐黛云.《我的比较文学之路》,《中外文化与文论》第5期,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8
魏中林.《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序言》,陈建华.《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9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第二卷[M].上海: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10
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
共引文献
13
1
陶鸿宇.
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19)杜甫秦州诗研究综述[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54-59.
被引量:1
2
白艳玲.
理想的维护与失落——析儒家的隐处思想[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5,20(1):68-70.
被引量:2
3
蔡庆,李睿.
李商隐与济慈诗歌创作艺术之比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6):141-142.
4
黄彬.
《秋兴八首》:悲情与秋景的完美融合[J]
.文学教育,2007(4):150-152.
被引量:1
5
黄小平.
古代旅游文学的儒家精神分析[J]
.文山学院学报,2012,25(2):67-72.
被引量:3
6
蒋林欣.
从“复活”到“丰收”——杜甫在现代新诗中的走向[J]
.杜甫研究学刊,2012(3):71-77.
7
张叹凤.
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杜甫“老病”渲染与成都幕府诗的幻灭情怀[J]
.中华文化论坛,2013(1):143-151.
被引量:1
8
姜葵,骆海辉.
身份认同与心灵皈依——从李白的客寓意识看方文山的文化乡愁[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0(4):107-111.
被引量:1
9
胡传东,李安秋.
发生本质、困境摆脱与悠悠乡愁[J]
.重庆社会科学,2016(3):75-81.
被引量:7
10
赵云彩.
“集体无意识”与中国古代的“乡愁”书写[J]
.北方论丛,2016(4):18-21.
1
赵,坤,赵坤.
《白鹿原》 悲剧意识之上重塑历史[J]
.南腔北调,2017,0(9):27-33.
2
蔺丽.
说忧患[J]
.少年作文辅导(中学版),2006,0(Z2).
3
唐康.
《三国演义》的悲剧意识[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0(11):2-3.
4
伍娜.
论《琵琶记》的'动人之处'[J]
.山海经(故事)(上),2016,0(S2):54-56.
5
郎文孝.
论《天龙八部》的悲剧意识[J]
.青年文学家,2018,0(2Z):42-43.
6
邓小军.
中国诗的基本特征:写实还是虚构[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6(2):9-30.
被引量:3
7
刘明妍.
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是艺术特有的留白——我读《拉奥孔》[J]
.北方文学(中),2018,0(2):111-112.
8
白先勇.
恐惧与悲悯的进化[J]
.文苑(经典美文),2017,0(10):59-59.
9
李娟娟.
将寓言故事融入韵律活动的实践探索——以《愚公移山》为例[J]
.福建教育,2017,0(42):44-45.
10
王锦.
唐王朝的和亲政策对丝绸之路的影响[J]
.青年时代,2017,0(26):15-16.
芒种(下半月)
201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