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阐释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由于译者与原作者在知识水平、文化身份、时代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其在对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承认并尊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译者打破传统翻译观的桎梏,进行创新性翻译,实现源语到目的语的有效转换,保证翻译的质量。本文从阐释学的视角,以文学翻译为例,探讨译者主体性,并尝试提出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策略。
作者
云芳
机构地区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12-14,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科2016年外语专项研究项目(编号:GD16WXZ03)
2017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重点项目(编号:PX-117159)资助
关键词
阐释学
文学作品翻译
译者主体性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41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黎昌抱,李菁.
雌雄同体的“她者”——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宋碧云《啼笑皆非》汉译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39(2):55-69.
被引量:4
2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39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39
2
张南峰.
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外国语,2001,24(4):61-69.
被引量:110
3
魏小萍.
“主体性”涵义辨析[J]
.哲学研究,1998(2):22-28.
被引量:82
4
舒奇志,杨华.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6):115-118.
被引量:26
5
袁莉.
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J]
.中国翻译,1996(3):6-10.
被引量:77
6
王玉樑.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
.天府新论,1995(6):34-38.
被引量:162
7
夏贵清.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89-92.
被引量:35
8
许钧.
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15-21.
被引量:85
9
谢天振.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
.中国翻译,2001,22(4):2-5.
被引量:144
10
潘平亮.
操控?反操控?——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5):124-128.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441
1
戴若愚,戚奕萱.
译者主体性中“为我”“能动”和“受动”的辩证关系——以翟理斯英译本《前赤壁赋》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304-314.
2
古文菲.
试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1):416-429.
被引量:2
3
魏韵玲,姚艳萍,丁婕.
《利维坦》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与文化选择——以陆道夫、黎思复译本为例[J]
.郑州师范教育,2019,0(5):63-70.
被引量:1
4
何丹.
国内四种《离骚》英译本中核心概念“灵”的英译对比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22(2):47-53.
5
李皓天,易连英.
《三体3:死神永生》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27):35-37.
被引量:1
6
励唯璐,张琬怡.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蒹葭》两英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21):6-8.
被引量:3
7
邓高峰.
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翻译伦理的视角[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9):3-6.
8
刘静.
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体现——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3):3-4.
9
李小歌.
《民国日报·觉悟》的诗歌翻译[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285-299.
10
钟文欣,徐未艾.
阐释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汉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J]
.现代英语,2024(5):102-104.
同被引文献
3
1
李健.
从阐释学的视角看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13(5):94-96.
被引量:4
2
拜一丹.
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视角下看译者主体性——以李继宏中译《追风筝的人》为例[J]
.北方文学(中),2015,0(7):152-152.
被引量:1
3
吴双.
阐释学理论视野下文学翻译的词汇选择[J]
.海外英语,2018(5):110-1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宋音嫱.
阐释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研究[J]
.美眉,2020(7):78-78.
1
吴影.
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探索[J]
.芒种(下半月),2017,0(11):18-19.
2
侯昌明.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J]
.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4):138-140.
3
黄学琼.
高中政治教法之我见[J]
.成功,2017(15):157-157.
4
张建国.
有理、明理和化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换的三个维度[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1):81-84.
被引量:10
5
霍彦京.
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生死疲劳》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3(12):329-330.
被引量:1
6
徐慧娟.
浅谈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以《论语》英译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3(10):310-311.
7
朱兴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读天下(综合),2017,0(13):236-236.
被引量:1
8
薛娜.
从视觉融合视角分析《聊斋志异》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
.青年时代,2017,0(26):29-29.
被引量:1
9
泓峻.
儒家阐释学的理论特征及对于建构公共阐释论的意义[J]
.当代文坛,2018(2):31-35.
被引量:1
芒种(下半月)
201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