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字初文“同象异字”现象补例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同象异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同象异字"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寽""爰"、"韦""围""违""卫"等"同象异字"现象,同时探讨了"同象异字"与"同形字""一字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作者 林志强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YY068)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4JDZ014) 福建省"文化名家"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李家浩.从战国“忠信”印谈古文字中的异读现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2):11-21. 被引量:39
  • 2汤炳正.《说文》歧读考源[M].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文研究:第九期.香港:中文大学,1987.95-113.
  • 3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源.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4,(4).
  • 4严其昌.金文名象疏证.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937,(3).
  • 5严一萍.王皇士集释.中国文字(台北:艺文印书馆),1962,.
  • 6林澐.王士同源及相关问题[M]//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 7唐兰.释示宗及主[M]//怀铅随录.北京:考古社,1937:328-332.
  • 8林澐.古文字转注举例[M].张光裕等.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
  • 9陈炜湛.甲骨文异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227-250.
  • 10陈伟武.战国秦汉同形字论纲[M]∥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228-231.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