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曹志群教授浅谈“腑气壅滞”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曹教授提出腑气壅滞是一种有形实邪"滞郁"病理状态,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对六腑中的胃腑、胆腑和肠腑做了详细介绍,指出腑气壅滞的治疗原则为通畅腑气,临证随症加减,附通腑法验案2则。
作者
胡冬青
张新
王伟
曹志群
姜璐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诊疗科
出处
《四川中医》
2018年第2期8-10,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7-056)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编号:2013-076)
关键词
腑气壅滞
胃腑
胆腑
肠腑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朱世杰.
通腑法治疗内科热病发微[J]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6):245-246.
被引量:6
2
陈德昌,杨兴易,景炳文,赵良,林兆奋,严鸣,单红卫.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防治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2):103-106.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陈德昌,景炳文,张翔宇,王越波.
大黄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4,6(6):329-331.
被引量:111
2
黄怀龙.高热急症应用通腑法初探[J]福建中医药,1986(05).
3
陈德昌,姜兴禄,李红江,景炳文.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粘膜血流灌注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0):581-584.
被引量:65
4
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宋志芳,严鸣,赵良,单红卫,余康龙,张翔宇,马钧.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87-90.
被引量:334
5
陈德昌,杨兴易,姜兴禄,李红江,景炳文.
大黄对胃肠道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515-518.
被引量:76
6
陈德昌,杨兴易,李红江,景炳文.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3):164-167.
被引量:85
共引文献
38
1
廖培军.
危重心血管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
被引量:2
2
庞凯.
通腑法联合持续泵入营养液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10-211.
被引量:1
3
胡小荣.
大黄联合14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8):550-550.
被引量:3
4
巩振东.
泻下解毒汤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09(11):34-35.
被引量:4
5
庞凯.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无创呼吸机应用患者42例[J]
.中医研究,2009,22(8):23-25.
被引量:4
6
吴丽,于青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84-85.
7
陈为强,沈勤康,常毓颖.
大黄对“肠-肝-肺”轴的阻断作用[J]
.中医药信息,2011,28(2):21-23.
被引量:2
8
招远祺,李雪莹,蔡业峰.
通腑理论结合现代营养支持治疗脑卒中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312-1314.
被引量:2
9
王彤,田巍.
肠道细菌移位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9):15-17.
被引量:8
10
张兴无.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2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1,17(10):1361-1363.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5
1
候宝林,施洋,赵俊芳,吴胜利,陈晓黎,樊登峰.
桑白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20(8):212-214.
被引量:67
2
胡慧娟,李佩珍,杭秉茜.
当归对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影响[J]
.中药材,1993,16(1):39-40.
被引量:23
3
周仲瑛.
论瘀热[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273-276.
被引量:115
4
孙秀娟,周春祥.
“少阳为枢”内涵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153-155.
被引量:73
5
张静,吴勉华.
试析恶性肿瘤的瘀热病机及证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95-96.
被引量:5
6
温明华,黄有星.
路志正老中医对“宣法”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932-932.
被引量:4
7
曾根.
“阴火”即浊气郁化之火[J]
.吉林中医药,2010,30(1):3-4.
被引量:16
8
张静静,黄平.
中药对变应性鼻炎Th1/Th2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3):106-110.
被引量:7
9
毛宇湘.
浊毒论[J]
.环球中医药,2012,5(7):520-522.
被引量:43
10
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王闽予,吴美音.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152-154.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3
1
张丽,孟宗德,宋梦蝶,李晓宁,郭林慧,王涵,毛宇湘.
慢性结肠炎从浊毒论治[J]
.环球中医药,2019,12(10):1538-1540.
被引量:8
2
凌雯琛,郑伟,张静静,黄平.
诌议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与中医治疗的相似之处[J]
.上海医药,2023,44(12):38-42.
3
袁国兴,吴洁,张明辉,郭志江.
基于“宣可去壅”探讨淋巴瘤相关发热的治疗[J]
.环球中医药,2023,16(11):2316-23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郑雪冰,代春燕,孔欣,韩捷.
韩捷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肠外表现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7):45-47.
被引量:6
2
郭琳,考延磊,解秀翠,闫雪洁.
术芍膏方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J]
.中医研究,2021,34(1):12-16.
被引量:2
3
张璐,胡杰.
补中益气汤、葛根芩连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2,54(2):5-8.
被引量:4
4
娄莹莹,李佃贵,霍永利,孙润雪,李燕.
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病机“浊毒损膜伤络”及其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6):749-753.
被引量:17
5
何丽英.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2022,42(12):1811-1814.
被引量:3
6
李志敏,殷浩辉,郭超峰.
小建中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22,18(12):224-227.
被引量:1
7
王海鑫,高记华,徐文聪,李甜,梅君蔓,王琳月,孙宏远.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高记华教授治疗小儿肛瘘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24,30(6):167-169.
8
塔吉姑丽·吐逊,节阳华.
基于“浊毒-肠道菌群”探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J]
.江西中医药,2024,55(9):7-10.
9
蔡小亮,李晟,聂焱,林满遍,聂平平,肖辉煌,陈全文.
基于“肝主疏泄”角度探讨肿瘤治疗——名中医朱子奇主任癌症治疗经验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24,22(33):126-129.
1
叶建军,蔡雪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行通腑法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81-182.
被引量:2
2
王康平,李智滨,焦久存.
通腑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J]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8):234-235.
3
冉聃,马莉莉,曹志群.
曹志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2):194-194.
被引量:2
4
张芬,姜璐.
曹志群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18,14(2):148-149.
5
门连社.
胃病的发生与治疗[J]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3):241-242.
6
房世平.
眼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0(1):116-116.
7
黄子豪,韩先坤,吕娟.
浅谈气机升降在心系疾病中的治疗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2017,0(8):235-235.
8
王建福,臧贺川.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12):78-80.
被引量:2
9
谢青云.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逆气候”导引法[J]
.家庭中医药,2018,0(2):56-57.
四川中医
201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