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洞见带入机器翻译研究?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主流的机器翻译研究主要分为"基于统计的路径"与"基于规则路径"这两大支,而前者则乘着"深度学习"的东风,日益受到业界的青睐。不过,与人类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与翻译能力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系统的运作既无法脱离大量的语料输入(因此无法解释为何人类可以在"刺激匮乏"的情况下学习语言的问题),也无法彻底避免"过拟合"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路数则无法有效地应对语用学考量对于句法分析的影响。与这两大主流思想相比,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毋宁说更为符合人类译员的翻译实际。然而,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描述手段存在着"难以被计算化"的问题,要将相关的洞见兑现为能被计算语言学所消化的材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别的技术手段,比如目前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路径之一的"非公理化推演系统"(纳思系统)。
作者 徐英瑾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7,共9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自然语言的智能化处理与语言分析哲学研究"(13BZX023)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15ZDB020)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9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6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