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中和
出处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4,共3页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
1辛儒,孔旭红.从儒家文化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J].作家,2007,0(12):223-223.
-
2陈立浩,高泽强.黎族族源、族称及族际关系[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6-20. 被引量:1
-
3聂娇.生肖鸡与民俗文化[J].戏剧之家,2017(3):270-270.
-
4詹贤武.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 崖州民歌[J].新东方,2008(6). 被引量:1
-
5邰磊,张林.乡味中国年之贵州台江 苗家年俗 绚丽多资[J].中国西部,2014(2):64-73.
-
6王卓.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3):60-64. 被引量:1
-
7李晓标.19世纪前西方对蒙古的认知[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36(1):36-40.
-
8张云霞.劝丰佑时期阿吒力教在洱海区域的传播[J].大理文化,2001(5):57-59.
-
9刘武军,徐洪刚.21世纪以来壮族乡村文化研究综述——基于城市化背景下的视角[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4):32-34.
-
10赵云田.清前期我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J].中华魂,2013(18):4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