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渔父的隐逸与完形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士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其中渔父意象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与隐逸文化密切结合。在《庄子》中,水、鱼、渔父形成了一个向往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场",在《桃花源记》中,渔父又变形成了理想隐逸世界的发现者,桃花源展现了隐逸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一种空间与时间上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在这点上与道教宣扬的洞天福地类似。这两者从思想根源上来自道家的对母体子宫的崇拜。由于诗与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文学中渲染渔父发现的隐逸世界,在绘画中则凝练成垂钓渔父的形象,并完形成为山水画中的渔隐题材。
作者 刘建荣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Aesthe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8

  • 1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页195-196.
  • 2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第16页).
  • 3南宋·邓椿.《画继》.
  • 4孔子.《论语尧日》.
  • 5[美]法朗士.《隐士:透视孤独》序言,梁永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6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 7梁·沈约.《宋书隐逸传》.
  • 8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