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夏衍、郑伯奇1932年翻译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与《电影脚本论》为滥觞,中国影坛在20世纪30年代迎来一个持续数年的译介和学习蒙太奇理论的热潮。苏、德、英、法、日等国电影理论家有关蒙太奇理论的论著在这一时期纷纷进入中国电影家的接受视野。从当时的接受来看,"蒙太奇"这个词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神秘感。面对不同理论家论述蒙太奇理论时"言人人殊"的状况,中国电影家一开始是颇为困惑的,他们往往很难弄清楚究竟哪种观点才是蒙太奇的真正含义。在译介蒙太奇理论的同时,中国电影家亦对蒙太奇展开探索。大约到30年代后期,蒙太奇一词逐渐从一个神秘的"新名词"变成电影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对于中国影坛来说,蒙太奇理论的引进乃是一场迟来的现代电影观念的启蒙,它的到来不仅大大促进中国电影本体意识的觉醒,更是加速中国电影在艺术上的成熟。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外国电影理论影响与1930年代中国电影观念的现代转型"(批准号:2013/B1702002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