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阶段性的特点。我之所以提出"第二次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第一次改革。
同被引文献5
-
1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2.
-
2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5.
-
4刘海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什么[EB/OL].hRp://www.10y,.com/html/CenterNews/zjfd/2007——7/17/143843247.html,f2007-07-17].
-
5李田新.关于中国改革发展道路面临的困难和动力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231-232. 被引量:1
-
1迟福林.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J].中国市场,2010(16):43-45. 被引量:3
-
2迟福林.经济转型依赖第二次改革[J].西部大开发,2010(10):111-112.
-
3曹均伟.试论苏联、东欧的“第二次改革浪潮”[J].经济体制改革,1986(1):66-70.
-
4迟福林.中国开始进入第二次改革新阶段[J].新重庆,2011(3):6-7.
-
5迟福林.“入世”:中国的第二次改革[J].改革与开放,2001(1):5-6.
-
6迟福林.加入WTO与中国的第二次改革[J].企业管理,2000(11):4-7. 被引量:4
-
7迟福林.加入WTO与中国的第二次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01(2):4-6.
-
8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第二次转型”[J].经济视角(中),2010,0(4):7-7.
-
9陈阳波.第二次改革:经济强国的核心因素——对话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J].人民论坛,2010(2):28-29.
-
10张占斌.经济转型依赖于第二次改革[J].理论参考,201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