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6
1 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 .长江论坛,2004(4):21-24. 被引量:12
2 段军山.国际金融中心成长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在上海的实证检验[J] .上海金融,2005(7):16-19. 被引量:6
3 黄设等,何艳秋.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CPI涨幅与GDP增速相关关系变化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160-163. 被引量:3
4 孙剑,苗建军.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与构建[J] .现代经济探讨,2006(2):80-83. 被引量:27
5 原雪梅.区域金融中心的外部经济效应[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57-58. 被引量:5
6 颜蕾.构建和发展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政策思路[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7):26-30. 被引量:7
7 闫彦明.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机理与模式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9):38-46. 被引量:26
8 李成,郝俊香.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J] .上海金融,2006(11):4-8. 被引量:18
9 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07(9):45-49. 被引量:40
10 Choi,S-R.,Tschoegl,A.E., and Yu,C-M. (1986), 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financial Centers, 1970-1980[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Vol.122,Issue 1 (March), p.48-64
引证文献6
1 黄萍,王维林.甘肃省产业布局优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J] .甘肃金融,2010(5):27-29.
2 李泉,罗哲.兰州创建西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理性思考[J] .兰州学刊,2007(12):62-64. 被引量:1
3 任永菊.跨国银行地区总部促进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机制研究[J] .上海金融,2008(8):23-28. 被引量:3
4 盛娜.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综述——从跨国银行地区总部角度[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5):269-269.
5 段晓华.国内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启示[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1):62-62. 被引量:1
6 詹孟于.我国西南地区CPI变动与GDP增速相关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2-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1 任永菊,周京奎.跨国银行地区总部区位选择“追随”动机的博弈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0(1):33-39. 被引量:1
2 盛娜.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综述——从跨国银行地区总部角度[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5):269-269.
3 张存刚,卫静静.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甘肃金融,2012(12):49-53. 被引量:3
4 那孜木.麦热吾甫.中国境内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对策分析[J] .知识经济,2013(2):94-94.
5 吴小丹、,吴雪媚,陈雪丽.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我国CPI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2020,0(1):24-28. 被引量:5
6 李远刚.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0,0(12):91-93.
1 崔元星.应急保障是企业选址必要条件[J] .上海商业,2007(10):12-12.
2 鲍务英.金融企业后台业务外移区位选择因素分析[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B07):133-134. 被引量:1
3 周浩,陈益.FDI外溢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J] .管理世界,2013,29(12):78-88. 被引量:33
4 柏静霓.上海企业选址之世博篇[J] .上海商业,2008(12):50-55.
5 艾洪德,武志.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选址:实证分析[J] .金融论坛,2008,13(4):42-47. 被引量:11
6 王芳芳,郝前进.环境管制与内外资企业的选址策略差异--基于泊松回归的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2011(4):29-40. 被引量: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