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当前银行保险的发展中普遍采用的分销协议模式,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给银行保险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制约银行保险进一步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就需要对发展模式重新做出选择。在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合资公司模式与金融服务集团模式由于实施中的困难性,不适于被普遍采用,而战略联盟模式既可以弥补分销协议模式的缺陷,同时又比较容易实施,因而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银行保险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
作者
梁贺新
机构地区
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
出处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09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银行保险
分销协议
战略联盟
金融服务集团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张旭,苏天敏.
银行保险模式比较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8X):357-358.
被引量:3
2
陈晓洁.
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法律思考[J]
.西南金融,2007(5):47-48.
被引量:2
3
薛梅,周曙光.
银行保险非理性发展的思考[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6):62-65.
被引量:4
4
翁子清,周雷,倪雯.
我国银行保险合作问题研究与瓶颈突破[J]
.新金融,2006(7):59-6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谢永林.
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与出路[J]
.保险研究,2005(8):63-66.
被引量:4
2
闻岳春,严谷军.
东南亚地区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
.国际金融研究,2005(12):19-23.
被引量:2
3
徐海彬.
论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05(05X):47-48.
被引量:1
4
宋明岷,朱旭东.
欧洲各国银行保险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意义[J]
.金融研究,2000(11):109-115.
被引量:15
5
徐洪水.
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中组织制度的变革[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1):49-53.
被引量:3
6
郑伟,孙祁祥.
银保融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兼论对中国的启示[J]
.财贸经济,2001,22(5):12-15.
被引量:11
7
彭雪梅.
我国银行保险的比较研究及其模式设计[J]
.金融论坛,2001,6(10):23-28.
被引量:12
8
王涛.
CRM: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管理模式的理性选择[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0):56-59.
被引量:10
9
林洪明,何攀.
商业银行客户管理:从客户经理制到客户关系管理[J]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4):43-45.
被引量:4
10
辛珣.
对我国保险业发展银行保险的思考[J]
.武汉金融,2003(10):42-4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1
1
傅海珍.
银行保险一体化的现状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2007(04Z):97-97.
2
寇军中,胡志涛.
银行保险的现状模式及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发展[J]
.现代商业,2008(35):27-27.
被引量:3
3
梁贺新.
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J]
.福建金融,2009(4):44-46.
4
卢爽.
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浅析[J]
.经济论坛,2009(21):105-107.
被引量:2
5
陆芳.
规范银保合作经营的若干思考[J]
.福建金融,2011(1):38-40.
6
陆芳.
规范银保合作经营的制度性思考[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1-34.
被引量:1
7
俞俏萍.
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银行保险业务[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2):48-50.
被引量:2
8
薛梅.
银行保险“政策租”效应分析——扎堆、技术升级与经营绩效[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63-69.
9
邹亚宝,陈戈.
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我国银行保险退保因素分析[J]
.金融教育研究,2014,27(3):8-14.
10
张琰,戴锦程.
财产保险银保营销渠道建设的思考[J]
.时代金融,2012(08Z):10-11.
同被引文献
11
1
谭英平.
银行保险现状及国际比较[J]
.中国统计,2008,23(6):60-61.
被引量:5
2
寇军中,胡志涛.
银行保险的现状模式及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发展[J]
.现代商业,2008(35):27-27.
被引量:3
3
陈秀良.
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J]
.中国保险,2009(3):40-42.
被引量:11
4
袁成.
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J]
.金融纵横,2010(2):28-31.
被引量:5
5
李俊飞.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及现阶段我国模式选择[J]
.上海保险,2011(6):33-36.
被引量:1
6
何跃辉.
浅析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
.企业导报,2011(15):128-129.
被引量:3
7
杜红权.
浅论网络保险的发展策略[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7):93-95.
被引量:10
8
陈杨.
互联网保险:新渠道后的茫然[J]
.中国金融家,2013(11):110-111.
被引量:10
9
陈博闻.
保险全方位“触网”大戏开锣[J]
.大众理财顾问,2013(12):46-47.
被引量:2
10
温燕.
银行保险发展环境比较及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模式选择[J]
.金融论坛,2001,6(6):17-2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
1
梁东.
对我国互联网保险经营的思考——基于对银行保险发展历程的研究[J]
.河北金融,2014(7):55-58.
被引量:2
2
杨丽红.
论国际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J]
.企业导报,2011(21):40-40.
3
孟祥宁.
国际银保合作模式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价值工程,2012,31(12):123-123.
4
梁东.
关于我国互联网保险经营的思考——基于对银行保险发展历程的研究[J]
.商,2014(22):146-1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卫平,周咪,成萌.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寿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4):31-36.
被引量:10
2
王玉昊.
我国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研究[J]
.经贸实践,2017(11X):110-110.
被引量:1
1
梁贺新.
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J]
.福建金融,2009(4):44-46.
2
何卫康.
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混业经营模式探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4):38-40.
3
刘姗姗,方圆.
我国银行保险合作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
.经营管理者,2010(9X):33-33.
4
刘虹.
刍议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J]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2):43-45.
5
刘宁,崔文明.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选择——以新华人寿与农业银行的合作模式为例[J]
.中国商贸,2015,0(15):77-78.
被引量:3
6
高涛.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与共赢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3):28-32.
被引量:1
7
卢爽.
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浅析[J]
.经济论坛,2009(21):105-107.
被引量:2
8
李俊飞.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及现阶段我国模式选择[J]
.中国保险,2011(7):31-34.
被引量:4
9
谢永林.
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与出路[J]
.保险研究,2005(8):63-66.
被引量:4
10
谢永林.
我国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与出路[J]
.江汉论坛,2004(9):45-47.
被引量:2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