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什么是社会运动,社会运动何以发生、如何发生、有何后果等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理论框架与研究路径。相关研究表明,社会运动呈现出理性与非理性、精英性与大众性、抗争性与认同性等多面性特征,其发生往往是社会变革与认知发展、心理失衡与心理激励、资源激发与组织动员、政治机会与社会控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其发生过程包括激活关键诱因、确立运动目标、构建集体认同、竞取运动资源、动员群众力量、策划表演剧目、获取运动结果等阶段,而变更公共政策、赢得政治机会、改变参与者生活、转变文化与价值观、影响其他运动则是社会运动的主要后果。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4,共7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政策议程学发生机制与治理研究"(项目号:14CGL038)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号:16T9086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