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票据伪造、变造制度的设计--围绕《票据法》第14条展开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票据伪造与变造在对象和效力上各异,我国票据法将票据伪造、变造用一个条文规定不具有法理上的妥当性,两者规定的具体内容也仍有改造的余地。就伪造而言,因为伪造行为违法且无效,允许追认不具有法律及伦理上的正当性。但被伪造人接受伪造后果无害票据流通,将追认视为一个新行为来解决,难题便迎刃而解。被伪造人不承担票据责任为一般原则,但若对伪造行为的产生被伪造人具有可归责性,加之符合权利外观理论的其他条件,被伪造人就应负票据责任。如果修法,权利外观理论应上升为法律规范。在票据变造效力的规定上,所谓"不能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者之后签章的",在确定举证责任后是不成立的,应予删除。权利外观理论对票据变造也有适用的余地。
作者 董惠江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92,共10页 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AFX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82001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60

共引文献51

同被引文献4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