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少年作为从儿童迈向成年的特殊群体,其媒介形象既关涉性地表达着进行自我体认的心理归属,又连接了当代社会对其客观评价的意义指向。《变形计》秉承换位思考的基本理念,把"叛逆"的城市少年和"乖巧"的农村少年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在"变形"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境况,实现教化之目的。然而,经过电视加工和选择的青少年(拟态)媒介形象镶嵌着"模式化""刻板化"的痕迹,与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本真状态存在一定偏差。青少年媒介形象作为一种拟态(环境)形象,粘连着媒介资本逻辑与青少年自我呈现的双重动力,对青少年价值观形塑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认知"虚无性"以及价值实践"功利化",重创了青少年的主体精神与身心健康。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4,101,共8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本文系国家社会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两种范式的对话: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历程与转向”(编号:16FXW004)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媒体使用及其影响研究”(编号:13JJD86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