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在于主体的自助性建构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3年第11期3-5,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石中英.主体教育是什么?":一种批判性话语[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2):38-41. 被引量:9
-
2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1
-
3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学中的“三体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3):79-95. 被引量:41
-
4成有信.论教育活动及其诸要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13-18. 被引量:10
-
5王道俊.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1-3. 被引量:26
-
6孙喜亭.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3):5-8. 被引量:19
-
7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80-87. 被引量:162
-
8黄崴.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社会发展[J].未来与发展,1994,10(4):30-33. 被引量:16
-
9[美]杜威(Dewey,J·) 著,赵祥麟,王承绪 编.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
10肖川.“人性本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价值预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1-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391
-
1余厚石,孙亚茹,吴桂翎.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的现实背景、理论基础与发展要素[J].新课程导学,2022(22):42-45.
-
2吉冠浩,马婷婷.论立德树人与培养效果评价[J].司法改革论评,2020(1):5-19.
-
3高德胜.爱与超越——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两个关键支点[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19-31. 被引量:4
-
4刘金锭.“最近发展区”语境中的教学之超越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124-126. 被引量:1
-
5杜修望.道德起源的四个依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7):204-207. 被引量:1
-
6童付超,肖艳.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8(24). 被引量:1
-
7章瑾.以主体间性教育思想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硅谷,2009,2(16).
-
8蒋业华.大学语文在德育生态中的教育定位及实践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4):44-45.
-
9唐建国.复杂性思维中的教育规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92-94. 被引量:4
-
10杜修望.教育:人的存在方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21-23.
-
1教育视野[J].江苏教育,2001(5).
-
2宋美霞,宋晓东.应该肯定个人的正当欲望[J].现代教学,2016,0(6):80-80.
-
3何云峰.论道德课堂[J].现代教育论丛,2006(2):18-21.
-
4康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J].才智,2009,0(25):89-89.
-
5张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J].山东教育科研,2002(7):9-14. 被引量:9
-
6程宇瀚.不如让他们,消失于人海[J].知识窗(教师版),2015(19):24-25.
-
7赵子卿.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基础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1,9(3):87-89.
-
8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80-87. 被引量:162
-
9孙喜亭.人的发展 教育过程 德育过程(上)[J].教师教育研究,1989,4(6):3-9. 被引量:2
-
10李景山.论受教育者非智力因素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1(4):75-78.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