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两难教育中的“他者”示范 被引量:3

“The Other” As an Exemplar in Moral Dilemma Edu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两难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理解现实的两难困境,并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调整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他者"示范作为一种引导方式,不只为了展示结构性的道德原则推理,更是为了呈现某种与具体情境、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道德抉择。儿童能够从"他者"的抉择中领悟实践智慧和超然生活态度。示范性"他者"不是任意选取的,而需要经由正义的创作,其既应当蕴含普遍性价值观念,又应当折射个人性象征意义,还应当容身复杂性生命情境。符合这些要求的"他者"可以从卓越的榜样经验、良好的生活事例以及正义的文学作品中去探寻。
作者 孙圆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2,共7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8

  • 1岳天雷.高拱的权变方法论及其实践价值[J].孔子研究,2001(3):94-103. 被引量:13
  • 2戴维·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赵学凯等译,中信出版社,2003,第231页.
  • 3Hilary Putna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pp. 22 - 74.
  • 4John Rawls,Political Liberal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6, p. 36,p. 144.
  • 5马丁·科恩.《101个人生悖论》,陆丁译,新华出版社,2007.
  • 6Alasdair MaCintyre, Ethics and Politics, Selected Essays, Vol.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 86, pp. 86 - 87, pp. 87 - 88, p. 90, p. 93, p. 92, p. 94, p. 98.
  • 7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第13-15页.
  • 8罗伯特·艾克斯罗德.《对策中的制胜之道-合作的进化》,吴坚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6-8页.
  • 9钱广荣.《道德悖论的本质与模态》,《光明日报》2008年9月2日.
  • 10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退隐》,陈良梅、夏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共引文献366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