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汪曾祺的“自然”书写看其“隐逸”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汪曾祺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那种内儒外道的文人风范,使他有了隐士般的超然旷达,他从隐逸文化传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处世观,向往士子们优游山林、醉心自然的隐逸状态。在他的笔下,有以山水天地、花鸟虫鱼为代表的"具象"自然,也有以高邮、昆明等城市为代表的"空间"自然。汪曾祺的"隐逸"表面上有道家"隐逸"的色彩,疏离现实政治,安于做一个"隐于林"的"小隐"和一个"隐于市"的"中隐",但实质上他的"隐逸"是一种被儒家文化洗涤过的"隐逸",有着很积极的入世色彩,蕴含着向上的正能量,轻松、有趣、不压抑,充满对这个世界以及芸芸众生的热爱与尊重,是一种"热情的恬淡,入世的隐逸"。
作者 许海丽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68,共7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隐逸派"(项目编号:13CZW06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汪曾祺 自然 隐逸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4

  • 1于浴贤.隐士群像的百态风情——论两晋南朝隐逸赋[J].文史哲,1999(5):105-112. 被引量:4
  • 2宁稼雨.中国隐士文化的产生与源流[J].社会科学战线,1995(4):78-82. 被引量:10
  • 3钱钟书.管锥编(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4丰子恺.丰子恺文集(第六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 5钱钟书.诗可以怨.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 6郁达夫.文艺赏鉴上之偏爱价值.郁达夫全集(第五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 7废名.《莫须有先生传》,《废名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59-791页.
  • 8废名.《菱荡》,《废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36页.
  • 9郑朝宗.《管锥编》作者的自白[N].人民日报,1987-03-16.
  • 10废名.《无题》[A]..《废名文集》[C].,.第178页.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