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网络流行语中的女性视角和性别政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数字技术正日益参与到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和社会意义的生产中。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是这一过程的有机载体,其意义流变更是各方在赛博空间中相互角力的缩影。本文聚焦于近年来网上涌现出的一批带有(异性恋)女性视角的流行语,力求反思它们如何表征并形塑当代中国富有局限性的性.别政治和带有强烈消费主义色彩的“女权主义”。就方法而言,本文结合话语分析和深度访谈,充分挖掘意义的建构方式和社会主体对意义的自我阐释。
作者 黄炎宁
出处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23-41,共19页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张文宏,阮丹青,潘允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J].社会学研究,1999(2):110-120. 被引量:111
  • 2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4
  • 3杨善华,朱伟志.手机: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动”选择——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手机消费的文化和心态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6(2):168-173. 被引量:59
  • 4[美]彼得·布劳著.《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 5蔡昉,都阳.《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1-40页.
  • 6van Zoonen, L. ( 1994), Feminist Media 5tudies, Sage, P. 131.
  • 7Jansen, S. Curry (2002), Critical Communication Theory: Power, Media, Gender, and Technology, Rowman & Littlefield, PP. 71 -72.
  • 8Rakow, Lana F. (1988). Gendered technology, gendered practice,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5, PP. 57 -70.
  • 9罗沛霖,彭铟旎.《关于中国南部农民工的社会生活与手机的研究》.收入《城乡日常生活:一种社会学分析》,杨善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83-100页.
  • 10Parrenas, R. S. (2000), Sevants of Globalization: Women, Migration and Domestic Work,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