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权规范传播与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基于国际规范传播的翻译实践视角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化理论强调文化匹配是国际规范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而对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的国际规范传播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社会学的"行为-结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国际政治的语际性、国际规范传播的跨文化性和翻译实践的文化融合性这三个前提出发,提出了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翻译实践参与国际规范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追踪翻译实践参与主权规范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与机制,探讨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研究发现,在近代中西方国际秩序观存在文化层面的结构性冲突,造成外来新规范与本土原有规范出现文化不匹配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界定身份以融入西方以主权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国际体系,作为翻译实践的不同文化取向,归化策略的运用促成了主权规范的本地化,异化策略的运用则促成了主权规范的社会化,从而实现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的近代主权观。
作者 江治刚
出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64,共31页 Foreign Affairs Review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翻译的政治:从翻译的政治视角到政治的翻译路径的演变”(项目编号:TJWW13-03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67

  • 1张廷琛.马克·吐温几个亲属称谓的译法商榷[J].外国语,1985,8(3):35-38. 被引量:2
  • 2李磊伟,李文英.文化与语言习得[J].外国语,1988,11(4):49-51. 被引量:16
  • 3李冬.下义关系的不规则性——兼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国语,1987,10(3):10-13. 被引量:6
  • 4[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2000年.
  • 5[6]Shuttleworth,Mark & Cowie,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 6[10]杨自俭,、刘学云:《 翻译新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 7Kaplan, R. & R. Baldauf, Jr. (eds.),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Europe, vol. 3--The Baltic States, Italy, and Ireland. Clevedon, UK: Muhilingual Matters Ltd. 2008.
  • 8Kolstoe, P. , Russians in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89.
  • 9Ozolins, U. , Between Russian and European hegemony: current language policy in the Baltic States.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Society, 1999,№ 6.
  • 10Trudgill, P. , Socio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 London: Penguin. 1995.

共引文献476

同被引文献81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