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运动训练和体位对安静、负荷及恢复期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动及恢复过程中心功能改变及运动训练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虽有不少报道,但关于多级小档距递增负荷中的心功能变化及不同体位对此变化的影响则报道甚少。本实验用无创法测定了不同体能的人在坐位和卧位下完成相同亚极量递增负荷过程中及恢复期的心功能指标,旨在进一步探讨运动负荷中及恢复期的心功能特点及运动训练和体位改变对它的影响。
作者
余兴贤
王步标
机构地区
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出处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关键词
运动训练
体位
心功能
负荷
安静
分类号
G804.21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佟长青,李铁,朱连成.不同体位对收缩时间间期(STI)和每搏输出量(SV)的影响[J]应用生理学杂志,1985(04).
2
赵世雄.心泵血功能和心肌收缩性对运动锻炼的适应[J]生理科学进展,1982(03).
同被引文献
13
1
丁俊华,杨文思,徐淑芳.
1,6-二磷酸果糖促进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J]
.冰雪运动,1999,21(2):59-62.
被引量:6
2
冯炜权.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几个理论研究概况和应用(综述)[J]
.体育科学,1992,13(3):53-58.
被引量:43
3
田野,张雪生,田惠迎.
运动与肌浆网功能(综述)[J]
.体育科学,1995,15(5):57-62.
被引量:8
4
李磊,冯美云,张缨,冯炜权.
抗疲劳中药和跑台训练对大鼠红细胞抗氧化酶和Na^+,K^+-ATP酶活性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326-329.
被引量:18
5
侯香玉,李维根,高云秋,唐朝枢.
牛磺酸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14(2):77-78.
被引量:27
6
翁庆章,杨伟钧,陈一帆,王世平,张之琛,张俊明,高雅,曹健生,张金楠,赵一.
运动训练中服用“高效强力饮”对心血管功能的效应[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8(1):14-16.
被引量:9
7
李洁.
耐力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浆网功能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4):259-263.
被引量:13
8
李倩茗,庞辉,梁桂宁.
不同强度运动时大鼠伏隔核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3):50-52.
被引量:16
9
杨华,葛新发.
补充BCAA对长时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血象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4):35-38.
被引量:4
10
朱梅菊,高顺生,李红,熊静宇.
针刺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3):263-265.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
3
1
冯浩楼,张明艳,韩艳梅,潘颖.
108例成人医学院大学生运动前后心脏功能分析[J]
.医学研究与教育,1997,24(1):7-8.
2
冯浩楼,张明艳,韩艳桥,潘颖.
职工医学院大学生运动前后心脏功能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1998,19(3):209-209.
3
李丰荣,吴瑛.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消除途径综述[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9-2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晓军.
短期强度负荷对射击运动员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
.体育科技,2008,29(3):67-68.
被引量:5
2
马威,杨建昌.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J]
.内江科技,2010,31(1):32-32.
被引量:6
3
董赫男.
力竭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2):237-238.
被引量:4
4
孙普庆,张秋霞.
神经递质及其调质在中枢疲劳中的作用机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00-100.
被引量:4
5
王晓军,李稚.
连续大强度比赛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89-92.
被引量:8
6
沈飞,余峰,岳晓清,秦运来.
积极性休息与运动性疲劳的体力恢复[J]
.考试周刊,2012(29):113-114.
被引量:2
7
韦雄师,邓晓明.
篮球运动中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消除途径综述[J]
.体育科技,2015,36(6):62-63.
8
曹振峰.
基于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J]
.体育科技,2019,40(5):24-24.
9
朱玲华.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运动疲劳消除的综述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2):18-20.
被引量:1
10
于亚莉,蒲奕灵,高绿莎,孙冰玉,仲大业,高峰.
大豆肽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能评价[J]
.中国食品学报,2022,22(7):105-114.
被引量:10
1
武兵.
三点怪艺打斗法[J]
.搏击,2007,0(3):15-17.
2
马旭,张冰雨.
高校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6):48-48.
3
佟长青,云立英,朱连成.
卧位和坐位等长运动对女柔道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20(2):70-72.
4
张克波.
体育与心理健康之探究[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1(8):28-28.
被引量:1
5
赵兰革,郭层诚,于飞,米艳,杨丽娟.
竞技健美操训练对心脏形态和机能的影响[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2):95-98.
被引量:4
6
回声.
做麦肯罗的好学生[J]
.网球天地,2007(1):102-103.
7
余兴贤,王步标.
体育锻炼和体位对运动前、中、后心功能的影响[J]
.浙江体育科学,1990,0(3):14-18.
8
李志.
中长跑快速恢复体能的两种方法探微[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6):270-270.
9
李伊.
力量练习对北京市海淀区中老年女性身体功能的影响[J]
.运动,2012(12):148-149.
10
李之俊,倪玉华.
无氧阈在评定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中的意义[J]
.中国体育科技,1993,29(Z1):146-148.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