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改进相关功能。对比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前(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和改进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相同时间段内凝血功能常规检验的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TAT的变化。观察"不规范报告数"、"临床投诉量"和"满意率"等指标是否优化以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改进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和提醒功能,包括实现对标本全过程各节点的实时监控功能、增加患者采集信息的条目、增加采集和送检提醒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报警功能等。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下降(采集量不符合要求0.61%vs 0.20%,标本凝固0.41%vs 0.26%,溶血或脂血0.067%vs 0.038%,TAT超时0.23%vs 0.098%,患者基本资料不全0.16%vs 0.038%)。标本运送反应时间(TAT1)、送检时间(TAT2)、实验室报告时间(TAT3)的中位数值和TAT1+TAT2、TAT3的离群值占比均下降。标本在检验科之外的流转时间减少了10.5 min。评价指标上,由分析前错误导致的"不规范报告数"由7份减少到3份,"临床投诉量"由5次降为2次,临床对凝血功能常规检验流程和结果的总体满意率由89.7%上升为96.0%。结论改进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控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减少实验室不易觉察的分析前错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出处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43

  • 1赵建国,彭新君,彭延古,曾序求,江星明,张燕鸿,卢茂芳.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468-469. 被引量:4
  • 2丛玉隆,伍平,殷宗健,张立文.血浆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75-77. 被引量:31
  • 3高长凤.PT、APTT试验的影响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3-3364. 被引量:9
  • 4林向华,曾华,王惠英,梁穆兴.保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标本APTT和PT结果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7,7(3):68-69. 被引量:6
  • 5刘奇才,张建东,黄荔丰,范翠花.条形码存储程序的构建[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4):292-292. 被引量:4
  • 6王鸿利,尚红,王兰兰,等.实验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7-118.
  • 7Castellone D. How to deliver quality results in the coagulation laboratory : commonly asked questions [ J ]. Lab Med, 2004,4 ( 35 ) : 208- 213.
  • 8Adcock D, Kressin D, Marlar RA. The effect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variables on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s [ J ]. Blood Coagul Fihrinolysis, 1998,9 ( 6 ) : 463-470.
  • 9Rao LV, Okorodudu AO, Petersen JR, et al. Stability of pro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test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 J ]. Clin Chim Acta, 2000,300( 1-2 ) : 13-21.
  • 10Awad MA,Eldeen OA,Ibrahim HA. Stability of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est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 J ]. Hematology, 2006,11 (5) : 311-315.

共引文献87

同被引文献100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