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目的规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目标,即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愈明确,他们的工作就愈有成效.学校教育到底应该向学生传授些什么? 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问题.910 年,12 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来到东北的沈阳,在当时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读书.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的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一次讲“立命”的修身课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回答:为明理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则回答:为挣钱,为吃饭,为不受欺侮而读书.还有一个鞋店老板的儿子说:为家父而读书.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脸色沉了下来,走到新来的周恩来座位旁边问道:“周恩来,现在你来回答,为什么要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庄重的回答.这异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为之一振,也使得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理想,周恩来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更成为了倍受世界人民敬仰的一位时代伟人.当前,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这个梦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实现中国梦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教给每一名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养成和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要想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教育理念的变革创新迫在眉睫.